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菲律宾首枚奥运金牌背后的中国教练

中青报·中青网特派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7月30日   05 版)

    菲律宾获得首枚奥运金牌的举重选手迪亚兹(右)和中国教练高凯文。高凯文/供图

    提铃,上挺,稳稳站住,东京奥运会女子55公斤级比赛最后一刻,伊迪琳·迪亚兹举起了自己从未挑战成功过的127公斤杠铃。此时,她的总成绩比中国选手、世界纪录保持者廖秋云多了1公斤,正是这1公斤,成就了菲律宾自192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菲律宾总统府立即发来贺电:“整个菲民族都为你骄傲。”

    一个国家等待了97年的高光时刻,主角是30岁的迪亚兹,那一瞬间,她的中国教练高凯文刻意留在了赛场后台的角落里,压低帽檐,戴着口罩,低头回复纷至沓来的祝贺信息,直到人群散去,才走到前台祝贺,“其实心情很复杂,一方面的确为迪亚兹而骄傲,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籍教练也为中国选手而遗憾。”

    64岁的高凯文曾是中国八一队教练,培养出陈燮霞、周璐璐等奥运会冠军,一次授课经历让迪亚兹的教练认定他就是“能带领迪亚兹冲击更好成绩的人”。那时,迪亚兹已经是首位站上奥运会领奖台的菲律宾女选手。2017年退休后,高凯文还是收到了菲律宾对其担任举重教练的邀请。

    但高凯文打算接过教鞭时,迪亚兹已经28岁了,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她在举重场上已然是老将,且5年前她已经在里约奥运会上收获一枚银牌,“但她还想再提高成绩,想第四次出战奥运并拿冠军。”高凯文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一开始会觉得她有些‘盲目自信’,但时间长了发现她目标很坚定。”

    由于中国举重队缺席,师徒首次配合出战大赛便在雅加达亚运会上一举夺魁,“当时她回到国内已经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问题随之出现,繁忙的社会活动让迪亚兹无暇回到训练场,高凯文只能把她带出菲律宾,回归举重场。

    备战东京奥运会,高凯文选择了马来西亚,可疫情突然暴发,让他们无法从马来西亚国家举重队得到帮助。健身房关门、缺乏举重设备,高凯文带着迪亚兹和她的男朋友兼体能教练,被困在吉隆坡的公寓里寸步难行,训练成了头等难题。迪亚兹赛后坦言:“那段时间确实感到恐惧、担忧和焦虑。”

    “总不能坐以待毙,先练体能。”高凯文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训练,公寓底层的车库,迪亚兹在斜坡上一遍遍冲刺跑,没有杠铃练习,一根木棍和两个分别重10公斤的水桶成了临时道具,可一个月过去了,疫情并没有缓解,没有杠铃的训练不是长久之计。好不容易从健身房借了一副杠铃,但手一松,租住公寓的地砖就会遭殃,杠铃横在屋子里,迪亚兹只能靠它练习基础动作,“就是不能举起”。

    当时疫情尚不严重的马六甲给了团队最后的希望,三人从吉隆坡辗转至此,得以在一个农庄安顿,后院被改造成健身房,让迪亚兹终于得以正常训练。“我现在做饭的手艺都提高了。”在马六甲生活,高凯文还担任起厨师,“她以前增重喜欢吃炸鸡等垃圾食品,但举重队员的饮食其实很有讲究。”牛羊肉、海鲜轮番登场,高凯文对迪亚兹的训练细致到一餐一饭之中。

    疫情背景下,持外国护照的高凯文无法入境菲律宾,迪亚兹的训练在马六甲的农庄里持续了近一年,“因祸得福吧,这一年的训练足够扎实。”高凯文透露,这里是他们前往东京奥运会参赛的起点。

    “菲律宾的女子举重其实处于世界二三流水平,但迪亚兹确实是一个可塑造的高水平运动员。”高凯文表示,刚到菲律宾执教时,最让他头疼的是运动员拥有无数假期,“刚练出效果就放半个月假,回来等于白练。”在他看来,中国举重运动员能常年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主要得益于常年系统的科学训练,“没有成功是偶然的,必须符合项目发展的规律,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实她们有很多好苗子。”高凯文表示,但大多数菲律宾队员似乎早已适应了生活和训练“两不误”的节奏,最终能坚持配合者寥寥无几,迪亚兹就是其中之一,“你要成为站到领奖台上的人,就不能太贪心,荣誉和享受不能兼得,必须牺牲一个。”

    在高凯文看来,迪亚兹足够能吃苦和她的家庭背景不无关系。迪亚兹是一位三轮车夫的女儿,家在菲律宾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我去看过,一间小屋子住了几代人,兄弟姐妹很多,母亲也没收入,是真的贫寒。”但迪亚兹自己很努力,不仅在竞技成绩上取得突破,还是现役军人,其余时间也用来读书,运动员努力的一面足以打动教练,“对教练来说,培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很难,但把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培养成顶尖选手就更难了,迪亚兹可以被打造。”

    “他改变了我的技术,更让我理解,如果我想赢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我就需要作出改变。”迪亚兹在东京奥运会前的一次采访时说道。而她也用一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金牌,证明了改变带来的奇迹。

    从日本回到菲律宾的飞机昨天落地,一出机场遭遇瓢泼大雨,但两边早已有军人和民众夹道欢迎,迪亚兹和高凯文乘坐的汽车几乎无法前行,平常半小时的路程足足开了4个多小时,“真正能感受到这枚金牌对于他们国家的意义。”高凯文表示,他觉得很欣慰,在异国他乡帮助一个运动员成为民族英雄,“这种价值可以为我执教生涯画上圆满句号了。”而两年没有回家的他只有一个心愿,“回到中国”。

    本报东京7月2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特派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7月30日 05 版

破茧化蝶 张雨霏扛起中国游泳大旗
菲律宾首枚奥运金牌背后的中国教练
朱婷伤重 中国女排恐变阵
“养狼”为打狼 国乒不怕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