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8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戍守5592

马科 冯亚坤 邬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8月12日   08 版)

    5592观察哨官兵执行巡逻任务。 本文图片均由王乾/摄

    5592观察哨官兵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7月27日,西藏某边境5592观察哨内,四级军士长彭绍伟正紧紧盯着目标地域。此时,内地早已是盛夏,但5592观察哨周边却依旧是“千里冰封”。

    这个以海拔命名的观察哨是全军海拔最高的驻兵点,这里的紫外线强度是平原地区的5倍,年均气温零下20摄氏度,一年四季大风不断,是名副其实的“极限禁区”,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高原戍边模范营”岗巴边防营的官兵们驻守在这里。

    “连长,对面有情况!”彭绍伟对着电台低吼道,干燥的天气让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密切观察,注意记录!”电台里传来连长王旭的声音,“上报完这组数据你马上换班。”王旭又加了一句。

    彭绍伟已经连续观察了将近4个小时,因为班里新战士生病,他主动要求多轮一班岗,如果不是连长要求,他还想继续观察下去。

    使劲搓了搓有些僵硬的手,又赶紧把搓热的手捂在布满血丝的眼睛上“热敷”,这是彭绍伟独创的放松办法。“这样多搞几遍,手也热乎了,眼睛也舒服了。”他介绍说,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他们常年都穿着冬装。

    最初的5592不过是地图上的一个高程点,很少有人到过这里。“根本没有路,周围全是大石头,只能硬着头皮往里开,走不了了就下车徒步前进。”驾驶员范世鲜对第一次上5592印象深刻。

    开始常态观察任务后,为了保证天亮前登上5592,战士们每天凌晨4点出发,直至深夜才返回。每次出车,范世鲜只能靠着微弱的月光寻找能走的“路”,若是遇上起雾,就只能“凭着感觉走”。

    “我们执行观察任务的战士能轮换,但范世鲜不行。”由于路途艰险、任务紧急,像范世鲜这样熟悉情况、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在连队还是“独苗”,战友们谈起与他同行的那段日子,对他既敬佩又心疼。

    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个操作都小心翼翼,范世鲜载着战友们无数次迎着晨曦出征、伴着星辰凯旋,生生在“绝地”踏出一条“天路”。

    “这个哨位是我们的战士一锹一镐建起来的。”连长王旭提起和他同甘共苦的战友、兄弟,语气中总是充满了自豪,“上面全是冻土,有时一镐下去只是一道白印子。5592观察哨建设初期正逢隆冬,风大雪急,建设工作非常艰辛。”

    “记得有一次大雪天施工,大衣上的雪积了一层又一层,回去休息的时候才发现,那些雪早已冻成了一层‘冰铠甲’。”不知流了多少血汗,断了多少锹镐,官兵们凭着不屈意志和坚定信念,终于把5592观察哨建成了扎在前线的坚固堡垒。

    “这里环境是恶劣了点,但却是极佳的观察点。”连长王旭说,“5592观察哨战术价值很高,我们驻守在这里,就是极限禁区的‘千里眼’,捍卫主权的‘守护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向英雄,敬礼!”

    观察哨内,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画像被庄严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每天上哨前,官兵们都会对着画像敬一个最标准的军礼,既是深切悼念,也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他们是最好的榜样。”下士冯诚说,“在守卫领土主权的光荣事业上,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给我们打了样。”

    在5592观察哨,榜样的力量始终激励着官兵在极地无言坚守、在前线奋勇战斗。

    夕阳余晖落下,观察哨官兵又一次凯旋,带队的上士田海师身上沾满了泥巴。在巡逻路上,分队突遭短时暴雨,巡逻车不慎陷入泥坑动弹不得,田海师第一个下车检查情况,搬来石块垫在轮胎下,指挥车辆顺利脱困,全然不顾被轮胎卷起的泥浆溅在衣服上、脸上。“衣服上沾点泥土再正常不过,再干净的衣服也很难坚持一个上午。”田海师说。

    “班长什么事都顶在前面,生活上是我们的老大哥,训练上是我们的严师,任务中是我们的标杆。”提起班长田海师,下士田海生佩服不已。

    田海师、田海生是连里有名的“师生”组合,虽然不是亲兄弟,但两人感情胜似兄弟。2018年,还是新兵的田海生下连后分到了田海师所带的班里,“老田,可得好好带你的‘亲兄弟’啊!”因两人名字相似,战友们纷纷开起了玩笑。

    28岁的田海师对这个18岁的新兵格外关照,也格外严厉。“刚开始我总觉得班长是在针对我,训练上我总要比别人多一点,偶尔偷个懒就会被‘逮’到,加练不说,还要当着全班的面挨批。”成长的过程是艰辛的,田海生后来才知道,这并不是所谓的“针对”,而是班长对他寄予的深切希冀。

    田海师结合田海生的短板为他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每一次“加餐”都是补差,每一次批评都是纠偏正向,而田海生也很争气地快速成长为连队骨干。

    5592观察哨建哨命令下达后,田海师率先申请上哨,跟随“师傅”的脚步,田海生也提交了申请,这对“师生”组合的阵地又转移到了前线战位。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这首《国家》是岗巴边防营上士鲁周扬最喜欢的一首歌。在他看来,坚守在边关哨位,守护的既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也是自己小家的安宁。

    自19岁入伍以来,鲁周扬已经在边关坚守了11年。5592观察任务开始的时候,他的儿子刚会开口说话,寥寥无几的见面次数让孩子对父亲的印象只停留在手机视频和照片上。

    “爸爸在哪里?”“在墙上。”孩子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也道出了边防军人的心酸。提起孩子,鲁周扬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在心得体会本上写道:“作为一名边防军人,仰不愧天,俯不愧地。”11年来,他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最艰苦的地方,流过血,拼过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却唯独愧对了家庭。

    “这个地方边防管控任务重、形势复杂,就算休假回了家,心里也少不了牵挂。”教导员李鑫放心不下边防,更放心不下他的战友们,已经很长时间没休过假。好在妻子通情达理,他也答应妻子完成阶段任务后就回家休假。

    “高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这里虽然苦,但却吸引着无数胸怀戍边卫国理想的热血青年,上士滕志强就是其中之一。

    滕志强的家乡在浙江温州,他一直有“到边关去,到一线去”的戍边梦。2017年,当时正在驻广东的陆军某部服役的滕志强终于等来了这一天:连队分到了调往西藏边防的指标,当时任文书的他瞒着父母第一个交了申请书。“西藏很苦,你的身体怕是受不住。”战友们舍不得他,但怎么劝都改变不了他的想法。就这样,带着战友们的祝福他踏上了西行的航班,跨越数千公里如愿以偿来到边防一线。

    “别看他瘦,他可比谁都倔。”熬过高原反应,撑过水土不服,滕志强又第一时间申请上哨进点,用他的话说:“千里迢迢来边防,就是要上哨所的。”

    5592正式驻兵后,已经30岁的滕志强又率先写下请战书,“写晚了可就被新同志给比下去了。”他笑着说,这些被人们说是“含着蜜”长大的娃娃们请战的时候可一点都不含糊。

    来自河南登封的新战士范浩源在请战书中写道:“亲爱的爸妈,儿子深知脚下的土地是我用生命守护的意义,谁不想拥抱妻儿,谁不想与家人团聚,那谁又来守卫这面国旗?”

    云端的5592,年轻战士们的火热青春在这里燃烧,这里没有界碑,他们用身躯化作不朽的界碑。观察哨前的巨石上,不但刻着哨所的名字,也刻着“正道”两个大字,象征着官兵们履行的是光荣使命、从事的是崇高事业。

    每逢主题党日、大项任务、重要节日,他们都会聚集在巨石前重温入党誓词和军人誓词。八一建军节前夕,官兵们面向巨石再一次庄严宣誓:“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边防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马科 冯亚坤 邬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8月12日 08 版

戍守5592
联合伞降突击
她是奥运会中国籍裁判员中唯一的现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