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0日南京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成为救治确诊患者的“主战场”。连日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坚守ICU病房的青年医护人员,记录了他们和患者间一个个温暖的瞬间。
8月16日0点,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康复路1号静悄悄的,里面的人大多已经熟睡。生命监测仪器面盘上曲线蜿蜒、数字跳动,发出滴答滴答声。穿着防护服的护师悄悄走进来,记录下仪器上的数据,转身走向另一个病房。
这是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ICU病房,主要收治的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也有部分普通型和危重型患者,这些患者有的来自南京,有的来自扬州,而在这里值守的白衣“战士”多数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下简称“省人医”)。
7月28日,省人医60名医疗队员抵达支援地点,其中大部分是青年骨干,半数以上曾参加过武汉、黄石、南京公卫中心的抗疫行动,救治经验丰富。他们还在医院团委的号召下,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在一线成立了临时团支部。
出生于1993年的王翰是支援队伍中最年轻的医生。8月16日,他和另一位同事值夜班,负责这一病区约20名患者。他们的工作包括进行医疗检查、处理突发情况、安抚患者情绪、督促治疗等。
“新冠肺炎治疗需要器官功能的支持和俯卧位通气。”王翰说,就是让病人尽量保持趴着呼吸的状态。“对老人来说趴着会觉得难受,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说服病人让他们配合。”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王翰会给病人增加一些辅助药物减轻俯卧位通气的不适感,或者拍一拍病人后背、垫个枕头,“让他们趴得稍微舒服一点。”王翰说。
在省人医胸外监护医师王世文看来,ICU病房里一位78岁的扬州“老太爷”特别听话。“我跟他说要坚持俯卧位通气,要趴着呼吸,他就乐乐呵呵地赶紧把身体翻了过来。”王世文说,“爷爷十分配合我们的治疗是因为一部手机。”
一天下午4点,王世文刚上班就看到这位扬州老人皱着眉头,很着急的样子,桌子上的饭整整齐齐地放着,一点没动。王世文了解情况得知,他联系不上家人了。
王世文看着老人的通话记录,果然是一连串红色的“未接通”标志。她重新拨打过去,依然没有打通。王世文一边重启手机,一边安慰老人:“您不要担心,我帮你看一看,别着急。”
重启后,王世文拨打的电话接通了,老人喜形于色,连说了几声“太好了”。王世文看着老人一连打了4通电话给家人报平安,每次都会和家人说:“这里有个医生太聪明了,帮我把手机弄好了。”
经历“手机事件”后,王世文感受到老人对她很信任。如今,王世文每次上班,老人都会和她打招呼:“小王来啦!”王世文把患者们当作家人一般照顾,而她已有将近一个月没有见过丈夫和孩子了。
王世文的丈夫夏伟是南京江宁医院中医科医生,目前正负责转运确诊的阳性病例,支援发热门诊。虽然都在南京,但他们却常常有“时差”,发出去的问候短信往往要在几个小时后才得到回复。
王世文每天正式工作时长为4个小时,不过要加上准备药品、脱换防护服的时间,往往得6个小时以上。如今,穿上防护服的她“已经适应了”,她知道即使在工作前大量饮水也不用担心要上厕所,因为水分会通过出汗“被蒸发”。这一切源于她支援武汉的经历。
2020年2月13日,主动报名支援湖北的王世文抵达了武汉市第一医院,一个月后,该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她又被派往金银潭医院。直到4月13日离开湖北,她一直负责护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同样支援武汉、负责重症监护的还有省人医老年ICU护师魏从享。为了更好地照顾ICU里的患者,护师们每人负责护理1~2名患者,即使患者数量不多,魏从享也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他常常护理危重患者,而危重患者又基本生活不能自理,魏从享需要给患者翻身、鼻饲、吸痰、清理粪便、擦洗身体等。此外,他还要每1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如血压下降、心率变快,呼吸增快等,魏从享需要立即汇报给医生并遵医嘱采取相关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范围后,他仍需要每半小时向医生汇报一次,直到完全恢复正常。
ICU病房里的患者因为病重,甚至需要绝对卧床。疾病和长时间的隔离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为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魏从享会在发药、发饭时和病人多说几句话,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
“有些中药很苦,患者不想喝,我就给他们讲清楚这些药的好处,让他们更容易接受。”面对着爷爷奶奶辈的患者,魏从享会像哄孩子一样,对他们进行耐心安抚。
当看到护理的病人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魏从享感觉很欣慰。
8月16日早上6点,工作了一整晚的王翰和同事逐一给ICU病房里的患者进行了核酸采样,统计患者各项生命监测数据,为主任和专家组查房做准备。
走出病房,王翰看到了父母发来的问候微信:任务重不重?忙不忙?吃得好不好?休息得怎么样?
10多天来,他们形成了一种默契:只发文字聊天,不打视频电话。因为王翰害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让二老担心。
回到驻地,王翰洗漱完毕赶紧休息,准备下一次踏进病区。
秦悦 朱丽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