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6,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乔家的儿女》,让观众看到了久违的一大家子人的热闹生活。
——————————
一成、二强、三丽、四美、七七,乔家的5个孩子,只听名字显得有些潦草,这要怪他们有个不负责任的爹。30多年的岁月里,孩子们彼此扶持、相依长大,虽然各人有各人的泥潭,但总有向上的那一线光亮,让他们努力过着不潦草的生活。
豆瓣评分8.6,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乔家的儿女》,让观众看到了久违的一大家子人的热闹生活。编剧兼原著作者未夕,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当时要给剧起一个英文名,我想了很久,想到了一个词——bond,一种纽带、联系、羁绊,这就是家庭的意义,就是兄弟姐妹的意义。”
中青报·中青网:电视剧和原著小说相比,主要改动是什么?
未夕:最大的改动是时间的处理。原著我是按照编年体一年一年写孩子们的成长与生活,有很清晰的时间线。但如果拍成电视剧,生活日常本来就琐碎,这样的编年体也许会不太好看。于是我和导演商量,把时间线分成四大块: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把每一个时间段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也有变化。比如,原著中的二强一直逆来顺受、很老实、很压抑,但在电视剧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很沉闷,就很难表达,所以会给他“加戏”。他丢了饭店的工作、和人一起做生意又被查封,和哥哥一成爆发了一场冲突,说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本事,想努力却一直失败,哥哥你有文化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当然从总体上,人物的走向不会变,整个家庭的命运不会变。
中青报·中青网:由原著作者来担任编剧,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未夕:优势当然是对情节的熟悉、对人物的理解。我会知道哪里需要用到哪个情节,调到前面或者放到后面,都能“信手拈来”。我知道我想表达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一成,他不是“伟光正”的长兄为父,更不是一个“圣母”,而是一个“拉扯”的人,一心想脱离原生家庭又不能脱离,他为兄弟姐妹无私奉献,最后发现不是他们离不开自己,而是自己更离不开他们。
劣势就是会“敝帚自珍”,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删。于我而言,就是把握故事的主旨不变——它表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在30年中走过的悲欢离合,最终有着向上、光明的结局。
中青报·中青网:父亲乔祖望的角色从一开始就令人讨厌,但某些时刻好像又有一丝温情,你怎么看待这个人物形象?
未夕:从戏剧的角度,这个人物已经到了极致。乔祖望的整个人生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词:自私。他毫无责任感,视自己高于一切,高于妻子、儿女和周围所有的人。有网友在微博上给我发私信,说这个人很像我的爷爷/姥爷/二舅,或者干脆就像我爸,可见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存在的。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立体的人,会偶尔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事件中,表现出一点点作为父亲的光亮。比如,把小女儿四美送人领养,他有一种如释重负,又有一种舍不得;一成考上大学,他给儿子做了一碗面条,还下了两个荷包蛋……后续这个人物会更加立体。
中青报·中青网:是不是可以说这部剧中其实没有“坏人”?
未夕:从来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三丽是一个受害女性的形象,在童年阴影中挣扎,当她终于走出来的时候,她就成为一个温柔可爱但又绝不容忍欺负的女性。四美莽莽撞撞、不爱学习,对爱情也非常盲目,她在爱情中受的所有伤都怪不了别人,只能怪她自己。但她同时又是那么勇敢、那么纯粹。哥哥骂她整天把“喜欢”“爱”挂在嘴边丢不丢人,她说什么时候喜欢和爱是难听的词了。她是一个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对工作不满意就会抓住机会跳槽,有着非常强大的内心。
中青报·中青网:近年来有不少剧引发了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在《乔家的儿女》中,我们似乎看到孩子们冲破了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
未夕:这部剧有一个重要的设定,虽然原生家庭很糟糕,但它有一个主心骨,就是大哥。试想,如果弟弟妹妹们没有一成,只有父亲,或者说一成没有弟弟妹妹,只和父亲一起生活,那他们一辈子都可能会陷在原生家庭的阴霾之中,变得愤懑、压抑。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许能用一个词形容,“相爱相杀”。乔一成对弟弟妹妹们的态度,就是他们只有我可以骂,但别人都不能欺负他们;反之,弟弟妹妹也是这样对大哥的。他们就是这样互相扶持着走出泥潭、走向光明。
中青报·中青网:对当下很多年轻人来说,没有经历过那么多兄弟姐妹的生活,你觉得这部剧对他们的吸引力是什么?
未夕:我相信人都有共情能力,也许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这样的生活状态,但是人的情感是相似的,比如和父母的沟通、对爱情的追寻。另外,好奇也是一个驱动力,没有经历过,正好来看一看。
剧中大部分情节都是生活琐事,但我始终认为,平民的生活是最值得记录下来的,因为它是我们一天一天的日子,是我们一天一天的情绪。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视角去对照——啊,这个我经历过;哦,那个我无感。有了不同的视角,就会引发讨论,这是对观众最大的吸引力。
中青报·中青网:你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剧中有不少情节发生在南京城墙上,这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未夕:对南京人来说,有三样东西是刻进DNA里的:南京城墙、梧桐树、盐水鸭。我非常喜欢地域写作,希望大家看到这个故事就会想起一个地方,就像迟子建和她的白山黑水。剧中人说着南京话和普通话夹杂的话,剧中场景也是南京电影制片厂一位老南京的美工老师搭的。
中青报·中青网:剧中哪些设定是那一代南京人的共同记忆?
未夕:我去探班的时候,看到乔家住的小院子,那种感觉太熟悉了,小街小巷,邻居烧什么菜你都能闻到。我小时候有个邻居,与我家一墙之隔,子女特别多,条件不是太好,但又爱吃鱼,他们就买那种“小毛鱼”回来油炸糖醋,那个味道真是又香又刺鼻,现在回想起来都会打喷嚏。
其实《乔家的儿女》的故事也可以搬到其他城市,但就会缺了一点城市的特点。南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南不北,具有很大的包容度。在这个南北交融的城市里,人物性格和故事会有它的一点特殊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