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天水师范学院:

立足地域文化传承创新 构建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9月01日   07 版)

    装饰雕刻创新实践

    “山下工房”漆陶茶器系列作品

    秦州八景草杆系列作品

    天水非遗系列作品

    天水师范学院在60多年办学历程中,扎根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天水市,始终把赓续中华文化血脉、传承创新优秀地域文化作为重要使命。近八年来,学校紧盯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明确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提出“三个主动”办学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以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的双创教育体系,打造出丝路陶纹-大地湾彩陶纹样艺术产品、敦煌余音-漆陶茶器、东方神采-麦积山壁画等十大系列文创产品,《社火祭》纪录片等为地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及开发利用起到引领作用。学校于2013年率先在省属高校探索转型发展,2014年设置创新创业学院,2015年获批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创建大学科技园,2017年成为甘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成员单位。

    构建特色双创教育体系破解双创人才培养难题

    如何立足办学定位培养高质量双创人才,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八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协同治理和分层分类的原则,不断整合资源,提出基于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双创教育理念,系统构建以四类课程模块为主阵地,以六个实践体系为载体,以六个保障系统为支撑,七个考核评价指标为导向的立体化、全链条双创教育体系。

    一是确立基于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的双创教育理念。学校所处甘肃省天水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域内拥有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美术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学校将双创教育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紧密结合,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

    二是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按照基于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产教融合深度化和校企合作成果化的模式,坚持创新引领,突显特色,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技能培育、创业项目优化、创业融资对接、创业项目孵化等教育实践环节。全面推动导师指导学生将专业技术与国家创新型战略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以产教融合带动学生项目团队培育,孵化师生共创项目,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强化大学科技园与各学院实训实验室项目对接、课内与课外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孵化与成果对接、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对接,增强创业氛围,实现双创教育整体协同推进。

    三是构建四类课程模块夯实双创人才培养。在公共选修课模块的自设课程中开设审美体验课程,在公共选修课模块的人文社会系列和体育艺术系列课程中,全面渗透创新创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开设“文创产品设计”“立体漆艺”等20余门专业必修课,“地域特色文化数字创意设计”“麦积山石窟艺术”等50余门选修课,搭建起以地域文化为主线的专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创业潜能;职业实践类课程模块开设创新创业导引和以地域文创开发为主的创新劳动实践课,培养学生服务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创业技能;开放选修类课程模块开设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包括创新创业项目与活动、学科竞赛与技能考核、科研成果与学术交流、艺术技能与非遗传承、就业提升等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创业能力。

    四是建设六个实践体系推动双创教育与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结合。通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起项目、竞赛、社团、基地、孵化、创业六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形成国、省、校三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获批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33项、校级87项;形成国、省、校三级创新创业竞赛体系,获国家级奖30余项、省级100余项、校级300余项;组建地域文化类社团16个和创新创业类社团6个;构建起国、省、市、校、院五级双创教育基地体系;建成区文创孵化园、校孵化空间和校企共建孵化空间体系;建成大学科技园,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培育出学生创业公司33个,依托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300余人。

    五是耦合六个保障系统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实施。耦合组织机构、制度保障、师资队伍、治理主体、经费支持、场地支撑六个系统,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单设创新创业学院,选派双创辅导员,组建校、院、系三级双创管理体系;制定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等20余项双创制度;建立双创教育导师库,包括创新型导师、创业型导师、非遗传承型导师、学长导师等;构建起大学、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体系;建成双创教育和孵化转化基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建成大学科技园、创客空间、孵化器、孵化空间、孵化基地、工坊、双创基地、众创空间等,有效保障双创教育体系的实施。

    收获丰硕双创教育成果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

    天水师范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始终以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为己任,目标明确,模式创新,措施有力,特色鲜明,经过八年研究与实践,不断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全方位凝练和开发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性和文化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双创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双创平台和地域研究成绩喜人。杨红平、王思润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艺术设计创新实验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五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大学生文化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创意开发教学实践研究”等16个项目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基于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等9个项目获批省级双创教改项目。获批省级双创教育名师1人、双创改革试点专业1个,校企合作单位天水66文创园获批科技部众创空间和文化部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单位及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天水雕漆”获批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山下工房漆艺工作室”获批省教科文卫工会创新工作室。以“丝路陶纹”等为代表的双创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0余项、省级奖励100余项;“羲皇剧场”等12个项目立项为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敦煌飞天系列文创产品”等21个项目为省级项目。孵化出“甘肃意初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等33个文创公司。培育“大地湾彩陶纹样研发中心”等100余个学生创业团队,为双创人才培养搭建起了良好平台。

    二是双创特色育人成效显著。其一,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每年超过70%的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10人次获国际奖,30余人次获国家奖,100余人次获省部级奖。其二,增强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生创办公司300余家,创业转化财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2名学生被授予全省就业创业优秀个人,2项成果被普高投资公司投资100余万元。其三,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涉及地域文化研究的达1000多篇,科技和艺术作品、著作、专利500多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8%以上。

    三是校地深度合作形成良性双创教育循环。学校建成大学生科技园,先后与天水市电信公司、天水市联通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创业实践基地;与兰州大学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天水师范学院分园,与地方政府共建文创孵化园,与10多家企业签订双创孵化转化协议;2020年成立天水师范学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学生创业实体公司搭建了运行平台。

    四是研究成果丰硕夯实双创育人根基。结合地域文化的双创研究项目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立项30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4本,发表论文近200篇,双创教育成果《“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大地湾彩陶纹样艺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研究》等3项成果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代设计与工艺美术中的审美与文化研究》等10余项成果获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为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广泛辐射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数据和信息来源:天水师范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9月01日 07 版

胡续冬:一座游乐场关闭了
立足地域文化传承创新 构建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