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山间林地里答疑解惑 科技加持促产业升级

湖南:40名博士助农民“掘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9月02日   06 版)

    在湖南省最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树溪村,杨康是村里的养猪大户,几百头的规模在散养成风的村内足以自傲。

    然而,聪明的杨康遇到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博士们后,心思开始起了变化——他觉得只有知识与能力更上一层,梦想才有希望。

    刚刚过去的暑假,团湖南省委组织40多名博士,在10多天的时间里走遍龙山县田间地头,给企业和创业者提出切实又有新意的建议,带动企业的示范和创新,让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青年“猪倌”攀上城里教授

    杨康的目标是成为当地的养猪产业带头人,他们家里希望将规模再扩大一些。

    可7月14日,万发春教授和同事们看着杨康家熙熙攘攘的猪群时,却眉头紧锁。圈养的猪虽然圆滚膘肥,但防疫工作实在不敢恭维。尤其对于猪场准备扩建的选址,专家们提出新建议:拟扩建的母猪舍位于整个猪场下游,势必造成母猪场污染严重,从而增加其感染生病的风险。专家们开始着手帮其重新选址。

    龙山县是湖南为数不多的贫困地区,树溪村尤甚。

    600多人的村庄,由于大部分青年都外出打工,只留下200多名妇女老人和少数青年留守。该村八成为林地,粮食种植几乎无从下手,猪、牛、羊、鸡的饲养各自为战。团湖南省委派驻当地的扶贫工作队请来了远在长沙的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团,请他们来把脉诊断,当地能否发展养殖产业,如果要发展该聚焦在哪一个养殖的品种重点来发力?

    下乡入村的3名教授都是业内知名专家,万发春教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首席专家,郭松长、龙江松教授分别在家禽和草食动物繁殖领域颇有声望。同行的还有冉茂良、王祚等一批博士硕士。

    考虑到来一趟不易,教授、博士们把村里所有略微上一点规模的养殖户都走了一圈。杨康就是此时与博士团结缘。对于专家们的建议他很服气,加了微信后他兴奋地告诉教授们,他此前已经报考了湖南农大动科院的自考本科,希望专家们能带一带他这个“编外弟子”。

    乡村里,有踌躇满志的杨康,也有忧心忡忡的田正豪。

    刚动完手术的养鸡户田正豪一直操心自家饲养的200多只林下鸡存活率不高,而且毛色不光亮,体态也很小,基本上只能维持到三斤左右。用行话说,“卖相不佳”。

    他的难题得到了郭松长教授的破解:“要在饲料里加入预混料,适当补充鸡生长过程中的微量元素,鸡才能长得结实。”

    郭教授进一步指出,当地都是自繁自养的方式,近亲繁殖严重,鸡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必须及时淘汰种公鸡,引入新鲜血液。

    肉牛养殖户田松梅是扶贫工作队重点扶持的人选,正在组建村里的合作社,她希望牛的肉产量得到提高,不仅可以增收,也能让村民切身感受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她关注的重点是:选育什么品种、如何规模化、在没有几亩耕地的条件下如何建牛舍?

    “我们组织教授博士们在村里开了一个论证会,又办了一个培训会,几十号村民都赶来听课。”农大团委副书记李姣说,之前在怀化市沅陵县的林下鸡养殖也是跟踪了3年才获得满意的发展,而在龙山县树溪村,博士们决定当村民按方探索一段时间后,再去进行把脉,保持全程指导。“不仅是产业的帮扶,也希望在智力上给予支持,帮扶起几个真懂技术的骨干”。

    一年省下万斤粮

    7月17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团队踏入龙山县时,被当地一批创业青年和企业所吸引。百合王子余小龙、贝贝南瓜的种植基地、龙山县聚信成食品有限公司……这让千里迢迢来到深山里的博士们既钦佩又兴奋:这些企业已经颇具规模,在工艺上改进,在管理上加强,可能都会成为当地农业振兴的星星之火。为此,他们每天上午8点出发,考察、指导,聚焦食品加工企业或者原料种植基地,常常直到深夜才返回驻地。

    踌躇满志的余小龙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种植百合、南瓜等,从选种到培植、加工一条龙。在当地他被称作“百合王子”。产业做大的难点在于百合多适宜节日馈赠,商业价值难以拓展。县里希望扶植做大5-6个百合加工型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然而具体方向仍在商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博士们经过仔细调研,提出了制作百合精粉、百合精油的方案,并提议以校县结合的形式,把整个百合产业与学校进行对接,拉通县校企的全链条合作方式。

    “我们学院是国际农副产品深加工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林产品资源加工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能帮助企业进行布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带队负责人陆俊称,不少种养企业都有好的基础,而以科技加持,提升企业的技术档次开发新品,是“三下乡”的博士们关注的焦点。

    龙山县聚信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经过多年打拼创办了一个面条厂。丁涌波老师注意到,该厂每一批量的面条产出后,都有很多碎面条被放弃,这显然是一种巨大浪费。

    “它的损耗近10%,一年就是1万多斤粮食。这是可以进一步加工的,比如油炸的一些与绿色方便面类似的产品。”这一“吃干榨尽”的建议让创业者备感兴奋,当即决定采纳。

    白婕、黄颖等博士们还指出,普通的面条竞争者众,可以尝试在原料中添加贝贝南瓜与鸡蛋或百合等材料来增加品类,既增加企业效益,也拉动了当地其他种植户的销售。考虑到该厂是县里唯一具有SC生产许可证的面条加工厂,其销售对象主要是小学幼儿园的食堂,他们还向企业负责人提出,更换某些设备,将其变成半智能化或者全智能化生产,以扩大产能。

    来来回回地调研走访,让博士们在乡村频频涨粉,也使得这些象牙塔的学子们备受触动:“创业者们有好的设想,只是缺乏构架细节的知识。这样的三下乡,他们获益,我们也得到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

    村里的孩子为何多近视

    “城里的孩子近视原因多与电子产品关联,农村的孩子呢?还与营养相关!”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团指导老师谢思健谈及龙山县的留守儿童,心里阵阵酸楚。

    此次龙山行,他们一共派出了13个人,专业背景包括了中医、西医眼科的博士后和博士、价值200多万元的专业眼科检查仪器以及全自动治疗筛查的仪器。

    尽管之前对留守儿童这个名词不陌生,但在义诊当天,身为一个母亲的谢思健还是大吃了一惊。

    博士团当天下午1点开始义诊,然而12点就排起了长队。一个纤秀的小姑娘轻轻来到桌前填表,身后,她母亲还牵着两个姐姐。

    “看这个6岁的孩子和我3岁多的孩子一样高,我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谢思健说,她立即将3个女孩一起带到一个房间检查,眼前瘦弱不堪的孩子让她内心百感交集:“为什么我们会关注营养的问题,因为营养摄入水平关系孩子眼健康的发育。比如,钙是构成眼球壁的材料之一,缺钙会使得眼球壁弹性降低,眼球前后径容易拉长而发生近视。”

    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团学生队长黎冬冬负责儿童的近视调查统计——在茨岩塘镇抽查了5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共165名学生,其中近视者89名,检出率高达53%。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视力损害都与过早过量使用电子设备有关。不少学生也承认,都曾晚上偷偷将手机带到被窝里玩。而手机的蓝光会间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增加近视风险。“有些六七岁的小孩子,眼睛又大又漂亮,但视力只有0.3。更令人难过的是,相当部分三四年级的学生连视力表都不会看。”

    走访中,带队老师谢思健和逯晶发现,学校里的照明显然不达标。可是当博士团送来爱心企业捐赠的符合教育部教室照明标准参数的护眼灯具时,却鲜有学校问津。为了打消校长们的疑虑,他们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示范教室作推广试验。

    眼前的改变触动了许多校长的心思。随后,她们在茨岩塘镇兴场片完全小学打造了一个眼健康小屋,里面布局了孩子从未见过的新世界:视力检测、训练区,视疲劳调节区,护眼中医药科普区,护眼台灯照明及坐姿矫正区等。

    “如果能让最新的AI视力筛查设备进入校园,那么就可以实现不需要医生在场也能自动并精准地完成检测,以便在孩子视力下降时提供干预。”谢思健解释道,这或许可以解决基层面临的一些难题。

    团湖南省委书记李志超表示,将继续加强引导广大青年博士在实践中解决实际困难、增长才干,助力推进“三高四新”战略,为书写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贡献青春智慧与才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9月02日 06 版

湖南:40名博士助农民“掘金”
打通关爱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送到“民生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