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我军参演部队铁路输送的首列火车,黑夜中从吉林白城火车站出发,于北京时间8月27日15时30分,在距离满洲里国门约20公里的铁路站点戛然停下。
坐落着红色交通线遗址、中共六大纪念馆的边疆重镇满洲里,因为一条铁路成长为一座城市。满洲里火车站始建于1901年,“目睹”了日俄战争的烽烟,“熬过”了侵华日军统治下的萧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先后多次投资对铁路场站和公路口岸进行扩能扩容改造,使其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当年的北疆边塞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已成为中欧班列来往不绝的通衢,被世界誉为“亚欧大陆金桥”。
这条“红色交通线”也是中国军队走出国门参加联演联训的见证者。自2007年迎来第一支成建制部队,满洲里口岸已先后10多次执行部队跨国铁路运输投送保障任务,装卸载道路从最初的1条扩展到4条,可满足军列昼夜在两条专线同时装卸载、大型武器装备直接开上列车。换装效率从最初的24小时通过1列,逐渐跃升为如今的24小时通过6列,书写了我国军事力量远程投送保障能力跃升的新篇章。
3年前的这个时节,笔者应邀赴俄罗斯参加“东方-2018”战略演习,那次任务被誉为中国军队“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境参演,此次专列车厢里的不少官兵都参加过那次演习。昏黄的车灯之下,回忆起那场盛况空前的转运大会战,呼伦贝尔军代处主任王百元说:“那次演习让满洲里站迎来了建站117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两个月时间里,这里往返跨境运输投送军列56列,往返运送人员3000多名、武器装备1000余台件,创下我军出境演习跨国投送规模之最!”
你一言、我一语的谈笑声中,列车员打开了车门,8名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人民医院防疫人员手提肩扛各种设备走进车厢,逐个官兵采集鼻咽拭子。
做好保障计划是专列通关的通行证,也是缩短通关时间的重要前提。而这份计划不是简单地列好表格,它需要所有信息都精确无误,如果在通关检查中发现细微的差错,都要打回重新一个个关口报批。为了不耽搁专列出行时间,呼伦贝尔军代处几位军代表几天来电话不断,从梯队分列到沿途编组站的分列、从弹药与人员的编组隔离到装备有无超限情况、是否加盖篷布等细节,他们一一进行动态实时核实。
8月28日16时02分,办完通关全部手续,停靠了26个小时的专列再次启动,在高亢的军乐声中缓缓驶向阳光照耀下的满洲里国门。
国门巍然屹立,高43.7米、宽46.6米、长105米,坐北朝南、庄严肃穆,横跨铁路两侧,直径3米多的巨型国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下方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遒劲有力的鲜红大字。三对平行的钢轨从国门下直通俄罗斯国门,联通欧亚大陆,中欧班列东部运输通道由此延伸开去。
几声机车长鸣之后,列车驶出国门、驶过界杆,朝着西北方向开去。透过车窗可以看到铁轨两侧悬挂的巨型条幅,上面写着:苦练沙场,为国争光;万里征程,胸怀祖国。
当地时间21时15分,在完成俄方入关检查的各种手续之后,专列驶进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车站。作为第一梯队领队的北部战区某合成旅参谋长石景元,笔直地站在队列前高声进行着装卸载动员。于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换乘换装大会战”拉开序幕。
换乘换装是出入境部队人员装备更换搭乘列车的简称。由于中俄铁路轨距不同,列车规格也不同,每次部队乘火车出入境,都要在满洲里或者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进行换乘换装。“换乘换装”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人员换乘还好办,重型车辆换装就复杂多了。由于中俄装载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装备上俄方列车捆绑加固是个难题。更何况,列车上的参演装备不仅多,而且种类繁杂,既有轮式的,也有履带的,装备头向也不一致……这些都给换路装卸载作业增加了不少难度。
一时间,小小车站内聚集了中俄两种不同技术标准的列车、中方参演部队的43辆各型装备以及各式各样的装卸载工具备品。
夜色茫茫,月光皎洁,装卸载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10多名营连干部冲在第一线,带领相关人员投入到装备解固之中。室外雾气升腾,露水打湿了工具,夜间的气温很快降到6摄氏度左右,身着夏季迷彩服的战士偶尔停下来,使劲搓搓冰冷的双手,拿起毛巾将工具上的露水擦拭干净。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一些装备完全被解固下来。驾驶人员在引导员配合下,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解固的装备利用搭在边侧的钢质渡板有序从中方平板车下板,在站台上按照装载序列编成梯队,然后再利用另一侧的钢质渡板转移到俄方平板车上。
各式各样的重装备都是清一色的“铁疙瘩”,平均重量达40吨。俄式的平板车与国内的大不一样,不仅材质有区别,而且窄了近15厘米,需要车辆装备驶入的速度和角度特别精准,驾驶员与引导员配合默契,稍有差池就可能出现掉车事故。为此,官兵们仔细测量每辆车中心线停放位置与平板边缘尺寸数据,不断微调,确保车辆装备全部准确停放到位。
驻哈尔滨铁路局军代处研制的可拆卸钢制端板,既可以在俄方平板车上快速安装,又方便装备车辆于平板车间通行,大大节约了专列装卸时间。参演部队出征前收集整理了现地的最新数据,绘制出详细的装卸载集结图,还依托平台装载模拟俄方装站点,立足暗夜、雨天等复杂条件,围绕车辆上下板、捆绑加固、转场倒运等难点,组织了全要素的模拟装卸载训练。
8月29日清晨,忙碌了整整一夜的官兵将第一梯队所有大型装备和集装箱,全部安全顺利地换乘到俄方列车上。曾经多次与出境列车随行的军代表李伟松感慨说:“这次换乘换装,装载环节就比过去快了大半天。”
随后,负责装备安全工作的中方参演部队官兵,与中俄双方军代表和俄方铁路监装人员一起,对每一台装备进行细致检查,看有没有捆绑加固松动、篷布捆绑是否严实、超限标志是否齐全、车门是否张贴封条……直到拉直全部问号,三方郑重在交接书上签字。
当地时间8月30日4时35分,在一片欢呼声中,俄方列车驶出后贝加尔斯克车站,朝着茫茫草原深处驶去,沿着久负盛名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自东向西,穿越人迹罕至的远东地区,直奔奥伦堡市东古兹训练基地演兵场。
杜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