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军区某陆航旅由7架直升机组成编队,搭载特战队员飞赴千余公里外的高原训练场开展伞降、索降、机降训练。官兵们原本以为只是一场平常的训练,却不知危险正在向编队靠近。
7时许,特战队员登机后,两架武装直升机率先升空,5架运输直升机紧随其后,编队飞赴1000多公里外的目标区域。
经过3小时的飞行,编队飞过村庄、越过戈壁、翻过山峰进入沙漠地域。突然间风沙四起,能见度迅速下降,很快直升机编队就淹没在沙尘暴之中。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空能见度下降到不足100米,机长辛武兵果断下令编队成“Z”字形保持高度300米飞行。
沙尘暴中飞行风向变化较快,加上山谷间通道风向对流,机身强烈颠簸,飞行员视野受限无法掌握外界情况,只能按照预定计划依靠仪表来保持和调整飞行诸元。同时,加强梯队内部各机之间的通联,通过相互确认飞行间距和飞行姿态避免危险接近,编队所有人都高度警惕,随时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
飞行员们紧握操纵杆,沿着航线缓缓飞行。经过50分钟的飞行,天色渐渐好转,能见度终于恢复正常,编队顺利通过沙尘暴区域。
“打仗不分季节,练兵不看天气。”该旅副旅长王厚国说,部队常年执行高原任务,经常会遇到云蔽山、暴风雪、风切变、雷暴雨等不利因素,他们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锤炼飞行员的作战本领。
险情刚过,“敌情”又至。“直升机遭‘敌’雷达探测。”飞行员们随即利用山谷作掩护,采用超低空飞行战术灵活规避“敌”雷达探测,快速向目标区域逼近。
20分钟后,编队成功翻越数座险峰,抵达伞降区域上空,大家终于舒了一口气,武装直升机开始空中盘旋警戒。
“高度800,风速5米每秒。准备,跳、跳、跳……”
“高度1200,风速8米每秒。准备,跳、跳、跳……”
“高度4000,风速18米每秒。准备,跳、跳、跳……”
随着指挥员下达口令,特战队员们在三个高度层同时跳伞,空中朵朵白色的伞花依次绽放。笔者仰头发现,除了白色的圆形伞外还有弧形的翼伞在空中,忽左忽右在天空中如同“贪吃蛇”一般缓缓下降。
此时地面上并不平静,随着伞降队员距离着陆场地越来越近,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地面上分布的高压线、灌木林和风力发电风车虽然清晰可见,但飞行速度加上视觉差太大影响队员们的判断能力,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刮碰。
紧要关头,地面引导员利用扩音器和对讲机向空中特战队员通报风速、场压以及空中队员伞降的姿态,不时地提醒伞降队员调整姿态,修正着陆方向。
“100米、50米、10米……拉伞、拉伞……”伞降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安全着陆完成跳伞。
与此同时,索降、机降分队抵达野外地域,索降编队低空悬停,舱门开启后6根绳索被抛出舱外,12名特战队员分两批同时滑出完成索降。机降编队迅速着陆三门开启,特战队员冲出舱门抢占有利地形。直升机完成投送后迅速增速,大角度撤出投送地域。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直升机驾驶舱内温度达到40摄氏度,飞行员顾不上衣服被汗水湿透,再次起动战机。伴随着轰鸣声,机群“消失”在茫茫戈壁滩,继续其他课目的训练。
任务归来,机长许楠说:“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虽然难度增大,但能真正锤炼技战术水平。”顾不上休息,他和特战队员一起赶往“中军帐”,在那里,一场复盘检讨即将展开。
姬建涛 王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