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残奥会正式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6金、60银、51铜的成绩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连续第五次在夏季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上排名第一。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卓越表现,为广大残疾人树立了榜样,为残奥事业添了彩,为祖国争了光。
很多人注意到,随着社会文明意识和助残爱残意识的提升,残奥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旗手张雪梅的手满是老茧”,到“汶川大地震失去右腿的女孩在残奥会夺金”;从“边静残奥会夺冠后帮对手推轮椅”,到“残奥冠军卢冬领奖台主动下蹲合影”……紧接着奥运会,残奥会也为网络社交平台贡献了诸多“热搜”。“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最不屈的灵魂!”很多网友在观看残奥会比赛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与各类运动赛事相似,活跃在残奥会赛场上的大多是年轻人。但是,与身心健全的运动员不同,残疾人运动员承受着身体不健全带来的痛苦与不便,他们的比赛征程更加坎坷、更加艰辛。他们中,有的残疾是先天的,有的残疾是后天的,但这都意味着他们比同龄人少了些享受美好青春的从容,多了些在苦难中与命运搏击的悲壮。“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这群平时远离媒体聚光灯的运动员,让人们欣赏到“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生命交响曲。
很多时候,体育比赛比的不是谁更有力量,而是谁更能坚持、谁更有斗志。残奥会的比赛纪录或许没有奥运会那么耀眼夺目,也难免有人觉得残疾人运动的观赏性和竞技性有所欠缺,然而,残疾人运动员展现出的拼搏精神、昂扬激情和他们追求胜利的强大意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当盲人运动员靠听觉触觉救球,脑瘫运动员奋力推举,肢残运动员借助假肢跨越,人们又何尝不能感受到运动之美、身体之美和精神之美?
参加残奥会比赛的均为业余选手,离开激烈的赛场角逐,他们的身份可能是工人、农民、公务员和学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训练,在本已不方便的生活中,主动承受更大压力,为的不是收获身份和物质利益,而是一种自我实现。在提倡全民健身、发展公共体育事业的当下,残疾人运动员的姿态无疑更加纯粹,也更令人钦佩。他们用汗水与热血证明:尽管身体残疾,一样可以为国争光。
年轻一代展现出更多积极乐观、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东京残奥会上,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获得亚军,取得历史最佳战绩,主教练陈琦本身就曾是一位残疾人运动员,他说:“希望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让我们一起来打篮球吧!”正如残奥会“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所宣示的,让更多残疾人摆脱肉体与精神的桎梏,才是残奥会给予广大残疾人群体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随着中国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健全,更多残疾人出现在社会公共空间。不少年轻的残疾人凭着一股“我为什么不如别人”的精气神,与身体健全的同龄人同台亮相。正值高校开学季,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新生:体重只有18公斤、坐着轮椅、身患LAMA2-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邢益凡。心怀投身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理想,这位“中国小霍金”未来可期!
赛场上,一幕幕动人瞬间让观众“破防”;赛场外,更多精彩动人的画面令人动容。展望未来,作为青年群体中不容被遗忘的组成部分,年轻的残疾人同样肩负时代的重任,一样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残疾青年奋力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国家与社会也要关怀关心残疾人,进一步提升适残化水平,在残疾青年平等就学、就业和公共活动方面提供更多扶持,让残疾人群体真正过上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
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