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国人民银行援派志愿者:青春在祖国边疆熠熠生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9月09日   02 版)

    不是每朵花都能在雪域盛开,不是每棵树都能在大漠生长,不是每个人都能舍下“繁华”走向“荒凉”,但这群青年做到了。

    201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团委启动“青春央行·志愿西部行”——人民银行青年志愿者援藏援青援疆项目。7年时间里,共有400余名央行青年主动报名申请援派,其中242名青年被选派,他们从天南海北出发,跨越千里,上高原、进边疆,在援藏、援青、援疆之路上高歌前行。

    “边疆在改变着我们”

    “为什么报名参加援藏?”“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干啥?”几乎每名青年志愿者在出发前都会被这样问及。

    “组织有号召”“先辈的事迹感染着我”“我想去艰苦的地方磨炼意志,摔打自己”……

    来自贵州的杨厚东在拉萨刚下飞机,就感受到夏天里的刺骨寒风,紧接着是耳鸣头疼、胸闷气短,两条腿像绑着沙袋;在青海果洛,青年志愿者刘胜军、杨勇从关中平原到高原之巅,送给他们的“见面礼”是流鼻血、失眠和胃炎的轮番折磨;在新疆和田,鲁杰、高德云、吴亚庆切身感受到了“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再来补”的恶劣环境。

    王钰是第一批申请援派的青年志愿者之一,他清晰地记得刚踏上西藏那片土地时的情景。

    从日喀则出发,历经8小时车程,王钰到达驻村点——昂仁县措迈乡甭纳村,这是一个只有两排房子,住着不到100人的小村子。村里有一家银行,银行里两个人,一切业务采用原始的手工记账,门口还有负责安保和押运的小藏獒阿黑。

    “这里手机没有信号,什么道路救援、专业维修都不存在,有什么问题只能自己解决。”王钰说,“我们驻村工作同志住的地方,是6张首尾相连的简易木板床,只靠一个烧着牛粪的小炉子取暖。以前听说过这里烧牛粪,我还以为开玩笑呢!”

    对于这样一群没吃过什么苦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经历是可贵的。王钰说,由于山高路远,这里很多的员工一年才能回家一次。但不管在多么偏远的地方都有一群扎根于此的同志、战友,他们不只是在这里一时,而是在这里一辈子。他们身上那种坚持不懈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在边疆待得越久,这样的感动便越深。

    援派青海玉树的志愿者吴玮也有同样的感受,同龄的同事和配偶常年两地分居;大他十几岁的老哥,因为想念孩子而痛哭流涕;一些人因为没法抚育尚在襁褓的孩子而深深自责……他被在雪域高原奋斗奉献的精神彻底折服,“不是我们来支援边疆,而是边疆在改变着我们”。

    在王钰看来,他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是在“蜜罐”中长大,早已习惯了获取和享受,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都难以接受,但这些经历让他重新找到了青年的心胸、气魄、斗志和坚韧,让他能够在艰苦中磨炼自我,学习成长。

    一个人的背后是一群人

    如何让央行的金融优惠政策被牧民接受?如何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更全面?如何利用金融撬动扶贫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用青年志愿者的话说,他们是干着志愿者的活,操着行长的心。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个针对经济发展、金融政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党政部门的肯定,并得以推行。

    在西藏,援派那曲的青年志愿者积极主导建设了自治区首个“银企融资信息对接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当地信贷服务水平;援派日喀则的青年志愿者推动“政府风险补偿基金+银行信贷”模式,使产业扶贫贷款投放在自治区各地市率先实现零突破。援派伊犁的青年志愿者推动建立丝路货币区域交易信息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哈霍尔果斯合作中心特殊经济功能区规划建设;援派阿勒泰和黄南的青年志愿者大力推动金融便民、惠民支付工程建设,提高了农牧区金融服务水平……随着志愿者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西藏首个”“青海首次”“新疆首例”开始涌现。

    不仅如此,这些青年志愿者还化身为友谊之“桥”,点亮了一盏盏星星灯火。

    2019年9月11日,西藏日喀则土布加乡小学的孩子们都收到了心仪的礼物,稚嫩的脸蛋上绽放出美丽的笑容,不断说着“托杰切”(藏语“感谢”)。原来,这是志愿者王亚军推动的一场爱心捐赠,通过他的组织协调,其派出单位组织开展了认领高海拔地区贫困学子心愿活动。

    在新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伊犁州捐赠价值45万元的垃圾清运铲车和小型卡车各1台,支持完成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工作。援疆青年志愿者尹逊亮与阿克苏地区博斯坦村8户维吾尔族贫困户结为“亲戚”,一年多时间里,他经常带着生活物资,前往500多里外的“家中”,与“亲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宣讲党的好政策,民族团结意识在偏远的小山村生根发芽。

    在青海,价值近30万元的捐赠物资通过志愿者袁颖、王挺的牵线搭桥,送到了乐都土官口中心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援派青年协调调动中东部央行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2000次,直接服务对象达十几万人,惠及当地社区、学校和广大农牧区上百万人。

    传递、扩散、延续志愿精神

    “我们支援边疆不是要留下一点点所谓的业绩和履历,而是要将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留下来,将好的工作方法和理念留下来。”

    那曲海拔4500米,青年职工多、队伍活力足,但经验积累不够等问题凸显。通过央行援藏工作,为当地解决青年干部交流学习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那曲的青年职工每年都可以与援派志愿者一同外出进行半个月的跟班学习。从玉树到商洛,从阿里到达州,从伊犁到杭州……一批批边疆青年得以有机会从雪域高原走出来,增学识长才干。同时,志愿者也在主动传播沿海、内地相对先进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手段,探索建立长久有效的交流合作模式。

    参与援派喀什的康一鑫,牵头成立机房改造项目组,推动受援单位机房实施全面改造升级。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举办劳动竞赛、制定工作规范标准、分享调查研究经验、组建研译研究小组,他们将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教给受援地的小伙伴,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对于这些青年志愿者来说,援派经历让他们收获满满,很多人在服务期满后选择延期,而回到内地的青年也把他们在祖国边疆的苦与乐、把对扎根雪域奋斗奉献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并激励更多的人。

    志愿服务结束后,志愿者杜小鹏、刘阳、袁颖返回岗位带给大家的土特产不是青稞酒、香酥梨,而是老西藏精神、胡杨精神、高原精神。一场场分享会上,讲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奉献”。

    “希望3天的努力囤水能让我成功洗个澡,请叫我节水小能手”“我想吃桃,可是18元一斤,买还是不买”“三九天我活了下来,绝不能让自己冻死在三伏天”……来自四川广安的廖梓汐将在西藏的所见所感用朋友圈记录的方式,向青年朋友们分享。回来后,身为团委书记的她组织了一场主题团日活动,青年职工们纷纷表示,“以前‘老西藏精神’只是一个脑海中的词语,通过廖书记质朴、真实的展示和讲述,我第一次那么直观和生动地感受到这种精神的真实存在。”

    青年志愿者吴丽君结束援派后,积极推动青岛中支与受援单位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搭建两地业务对口部门青年员工“一对一”“一对多”微信交流合作模式,建起了派出单位和受援单位的连心桥。

    王钰返回岗位后,仍然把传播志愿精神、讲好边疆故事当作使命。他说:“在藏期间我度过了自己的30岁生日,而立之年,我选择站在祖国的雪域高原,尽管艰苦,内心却感到非常踏实。”他希望能够把这种踏实和收获带给更多的青年,让越来越多的央行青年加入援派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9月09日 02 版

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浙江遂昌探索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白宇帆:演员要有自己的坚守
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
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开通
中国人民银行援派志愿者:青春在祖国边疆熠熠生辉
租卖游戏账号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