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钉穿透手套扎进了手掌,当时就鲜血直流,但经过简单包扎处理后,他又抱着沙袋运送到决口处……”不久前,在空降兵某旅奔赴陌生地域开展战场适应性训练的军列上,一场“强军故事会”正在展开,下士王凯和战友们分享了今年7月部队参加驻地抗洪抢险时,上等兵杨英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投入防汛救灾任务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典型最有生命力,最富感染力,也最容易打动官兵的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旅注重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官兵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打造矢志强军的“红色引擎”,为部队建设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在强军故事“政能量”的助推下,该旅相继完成跨区域集群空降战斗演练、运-20空投空降试验试训、野战化基地化驻训等各类重大演习演训任务,部队战斗力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传承英雄气概
“在既缺少专业训练教员又无系统训练保障器材的情况下,第一代空降兵官兵迎难而上,11天就实现了首次升空跳伞。现在条件这么好,我们更应该努力训练……”今年3月,下连之初的第一堂课,给新兵王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入军营,虽然他还不能完全理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内涵,但看着巍峨的伞塔,听着新中国首批跳伞员王福荣的深情讲述,他内心深受触动。
在该旅,每逢新兵、新毕业干部入营,老兵退役和演习出征等重大活动,他们都会组织官兵来到伞塔下,通过邀请老前辈现场讲解和重温军人誓词等活动,让官兵在聆听老一辈的强军故事中,坚定理想信念,感悟传承革命先辈不畏险难、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红色资源是一代代革命先烈用智慧、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书写的,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是我们讲好强军故事的生动教材,必须深挖、深学,才能从中补足精神之钙、汲取奋进之力。”该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刘仲豫介绍,在伞塔下开展教育是他们挖掘红色资源、讲好强军故事的一个缩影。
为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这座“精神富矿”,让强军故事更真实、更丰富、更生动,他们还组织力量通过查阅旅史资料、走访退休老干部、采访先烈亲属等方式深挖部队光荣历史,并按照“英烈名单”“先烈事迹”“战斗故事”汇编成《红色家谱》,下发到基层营连供官兵学习交流,同时围绕“如何传承英雄气”“我身边的红色故事”等话题开展小讨论小演讲活动,教育引导官兵在追根溯源中汲取练兵备战“原动力”。
“我从一名‘吊车尾’到现在体能在连队能排进前十,离不开它的鼓励。这是入伍前爷爷送给我的跳伞纪念章……”今年5月下旬,在该旅二连组织的“我身边的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中,上等兵唐鹏拿出一枚70年前的跳伞纪念章。原来,唐鹏的爷爷唐建山是一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作战等重大任务的老前辈,战功卓著。1950年,中央军委从全军各部队抽调战斗英雄、功臣模范组建空降兵部队,唐建山作为战斗英雄响应号召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伞兵。
“纪念章虽然有些老旧,却饱含着我和爷爷两辈人共同的梦想,今后我会再接再厉、刻苦训练,绝不给我爷爷丢人。”演讲尾声,唐鹏的发言又一次赢得战友们的热烈掌声,现场的官兵也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向革命前辈学习,努力做到坚定理想不动摇、面对艰难不畏惧、敢于冲锋陷阵不退缩,为强军兴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活强军故事
“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梁魁、“兵专家”赵树新、“全能尖兵”戚天昊……走在该旅营区主干道上,两旁的“强军常胜标兵”主题灯箱上,10余名先进典型的照片和事迹格外显眼。该旅领导介绍说,讲好强军故事,必须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官兵身边的先进典型,用强军典型激励人、用特色文化熏陶人、用身边故事启迪人,浓厚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持续激发官兵强军兴军热情。
为此,他们常态化开展“学习身边典型、立足岗位争先、争当优秀个人”系列活动,让官兵在见贤思齐中自觉学习赶超。由该旅宣传科牵头成立专项小组,深入基层营连掌握近年来旅“十佳常胜人物”信息资料,将其先进事迹、训练英姿、奋斗历程、经验心得等汇编成《常胜人物合集》,下发至基层营连,号召官兵利用教育学习、训练间隙、“三个半小时”等时机,见缝插针交流学习,让官兵学有标杆、干有目标。
同时,旅里还定期开展标兵评选活动,按照“旅有年度常胜人物、营有季度先进典型、连有各类榜样标兵”的模式,评选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并依托灯箱、军营广播、板报橱窗等载体,张贴精武标兵训练照片、宣讲精武标兵成长故事、分享精武标兵军旅格言,立起“先进典型受表彰、争当榜样享荣光”的鲜明导向,切实强化官兵使命担当和创先争优的意识。
为了进一步讲好身边故事,他们还利用“天兵讲坛”,邀请“常胜标兵”先进典型,登台为官兵们分享成长历程、传授训练技巧、现场答疑解惑,让官兵在可触可感中校准奋斗航向,强化扎根本职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该旅一营机炮连战士高明去年报名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0”空降排项目选拔,加入了比武集训队,每天超负荷的训练让他感到十分艰难,一度想到放弃。但在旅里组织的“天兵讲坛”上,聆听了在空降排比武中立功、被表彰为“常胜标兵人物”的李景波的亲身经历后,高明坚定了为国争光的信心和决心。
后来,高明成为正式队员出国比武,在异国赛场上和战友们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英勇的战斗作风取得优异成绩。凯旋回国后,高明也受邀参加“天兵讲坛”,与官兵们分享自己的比武心得。
“先进典型催人奋进,榜样力量激励前行。”在今年8月初该旅开展的游泳驻训中,第一次参加泳训任务的列兵王海吃了不少苦头:胸部到脖子之间的皮肤全被晒伤,老皮脱掉后新皮又被磨破。
班长李鑫看到后,就安排王海休息。王海却说:“和旅里的那些常胜标兵们的经历相比,这点苦算什么,只要能学会游泳,掉一层皮我都愿意。”说完就跟着战友们投入到了下一波次训练中。凭着一股拼劲儿,在有限的驻训时间里,王海很快就成长为可以完成武装泅渡800米的“水中蛟龙”。
争当铁血尖兵
“左眼被打伤的王和良背起腿被炸断的薛志高组合着前进,并肩战斗……”今年7月底,西北某地戈壁深处野外驻训的该旅防空分队正在开展强军故事会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设置讲坛,而是以表演的方式,由两名官兵用或低沉、或委婉、或激昂的语调,配上步履蹒跚的动作,朗诵了一首《血脉》,为官兵们描述出了上甘岭战役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抛出了该如何接过先辈旗帜,续写铁血荣光的灵魂拷问。
“用表演的形式讲述强军故事,更能拉近官兵与历史的距离。”该旅领导表示,为进一步讲“活”强军故事,不断汲取练兵内动力,他们挑选出理论知识好、表达能力强、表演能力棒的官兵,成立“强军故事”宣传队,遴选党史和军史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和经典故事等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把理论知识和红色故事串联融合,精心创作出诗歌朗诵、舞台话剧、音乐快板等节目,利用党团活动和训练间隙为官兵表演,让官兵在情景交融中加深对党史和军史的学习理解。
沉浸式体验、情景式融入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讲好强军故事的教育质效。作为宣传队的一员,下士王杨在《战斗化炊事班》情景剧中扮演炊事员,背着大铁锅既要参加拉练又要保障战友们吃饱吃好的他,深刻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表演结束后,他感慨说:“亲身体验了炊事班兄弟们的不易,不仅让我更加珍惜炊事班战友做的饭菜,更让我懂得了不论在哪个岗位,只要肯努力,都可以成为连队训练尖子的道理。”
“强军故事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更多的可能是身边努力奋斗的‘你我他’的经历,这样的事迹才能让广大官兵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焕发出强军在我、强军有我的真挚情感。”该旅教导员徐远猛介绍,讲好官兵的奋斗故事,也是讲“活”强军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强军故事在官兵心中更具参与感、荣誉感和获得感,他们积极改进强军故事的题材内容,不只把关注点对准红色资源和训练尖子,也把焦点对准了那些训练刻苦但成绩并不“冒尖”的普通官兵。
他们要求基层报道骨干多采写那些训练刻苦的普通官兵,抓拍他们日常训练的精彩瞬间,统一由旅电视台制作视频合集,组织全旅官兵在重大集会前观看。同时,旅里还按照营连推荐、成绩测试、官兵评选的方式,每季度评选“成长之星”,安排不同岗位成绩提升较快的官兵走上前台分享经验,营造“努力总会有收获、奋进定能当尖兵”的浓厚氛围,让人人都有希望成为强军故事里的“主角”。
“讲好强军故事是一个动态、长效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一劳永逸。我们将一以贯之地深挖红色资源富矿,聚焦身边典型榜样,不断改进创新形式方法,让官兵当主体、唱主角,把强军故事越讲越生动、越讲越充实,焕发出满满的正能量,推动部队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阔步前行。”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贺洁晗说。
肖艳飞 李洋洋 陈为森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