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孟建
生态文明的国际传播,其鲜明特点是“跨国界、跨区界、跨政体”。
第一要确立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的主体性。马克思认为,未来的社会形态应该是一种“真正共同体”,它是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所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这种主体性的回归,一是国家层面,二是个人层面。
第二要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的整体框架。生态文明的国际传播是一个偌大的谱系,应当有国际传播议题的全面设置和整体推进能力。
第三要创设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的叙事技巧。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是创设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叙事技巧的根本,要加快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第四是要搭建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全媒体矩阵。“媒介赋权理论”正日益作用于社会。认清传播生态发生的巨大变化,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传受同构”“心理同构”。
第五要设计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立体管道。要在官方沟通管道畅通的前提下,将社会沟通管道、民间沟通管道等都作为跨生态文明传播的重要领域,并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予以实施。
第六要实现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有效性。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要从泛众传播到精准传播,改变整齐划一的“一视同仁”的传播方式,注重社会分层理论。
第七要注重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国际合作。要尽可能多地与国际组织进行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