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叩门”引来八方贤才 环境留人“长相厮守”

团长沙市委:“青和力”助推人才汇聚

曹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0月21日   06 版)

    “通过实地开展产业考察、政策宣讲、城市体验等,吸引青年人才走进长沙、了解长沙、选择长沙。”团长沙市委负责人表示,“叩门”求才,凝聚和服务优秀青年是团组织的职责之一,也是新形势下团组织加强青年人才精细管理、定制青年人才专属服务的一项尝试 。

    ——————————

    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刘刚健是湖北省潜江市人。2021年,他把离开校园的人生第一站,留在了湖南省长沙市。

    1997年4月出生的刘刚健对未来曾有很多规划,考虑过国内外各个城市多个工作领域。房价低、教育资源好、红色底蕴深厚、生活品质高的长沙较早成为他的重要备选。

    2021年7月,刘刚健参加了长沙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团长沙市委联合举办的“高校学子长沙行”活动,最终选择了在长沙就业,加入湖南财信金控集团。

    青春学子遇见长沙

    为拓宽长沙引才渠道、提升引才层次,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率队亲赴北京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此后在长沙市委人才办指导下,团长沙市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设活动组织、跟团联络、宣传材料、综合保障4个组,抽调20余名年轻干部参与服务,全面启动全国高校学子长沙体验交流活动,于6月上旬到北京、上海实地对接9所高校。

    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第一批7所高校70名学子抵达长沙。

    8月,第二批 57名“双一流”高校优秀学子参与了“全国高校学子长沙体验交流活动”,感受长沙的城市活力。

    “通过实地开展产业考察、政策宣讲、城市体验等,吸引青年人才走进长沙、了解长沙、选择长沙。”团长沙市委负责人表示,“叩门”求才,凝聚和服务优秀青年是团组织的职责之一,也是新形势下团组织加强青年人才精细管理、定制青年人才专属服务的一项尝试 。

    据悉,这一活动推出的背景是长沙着力推进实施“青年人才筑梦工程”。长沙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长沙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聚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全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并拟定了构建更加开放有效的青年人才政策体系,在未来5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的目标。

    而前往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人才,成为其中重要工作之一。

    在北大研读矿物学的张霖原在一周的参访交流中,直抒胸臆:“我爱上了这座城市!”

    一大批高校学子在参访后将长沙定位为一个“可以燃起青年热情的活力之城”。他们认为,孜孜以求让杂交水稻从实验田走向世界的科研精神,积极迈向工业4.0的先进制造业,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长期引领潮流……这样的长沙是能激扬奋斗激情的创业舞台,能成为自己将来就业定居的“优先志愿”。

    外引内联 温情扩展“服务区”

    团长沙市委还联合湘江新区团工委引进15名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研究生来长沙,开展为期1-2个月的暑期岗位见习,并积极参与互联网岳麓峰会、湖南港洽周等工作,与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团委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增进了校地情谊,推进人才引进关口前移。

    2018年春,在上海工作的冯俊凯接到了父母要求回长沙的“召唤令”——他们看到了朋友圈里转发的“长沙人才新政22条”,便赶紧联系了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冯俊凯。

    冯俊凯萌生了想回家乡工作的念头。此时,他在母校的群里恰巧看到了一篇标题为《中联、中铁、三一等124所企业招聘3627人,年薪最高60万,你来不来?!》的微信推文。这篇由团长沙市委于当年4月23日面向全国高校发布的推文中称,政策的“含金量”构筑了吸引人才的“磁力场”,长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的选择。5月3日,团市委专门举办了一场对接优质企业、面向全国优秀人才的精准招聘会。

    此前,团长沙市委将这则招聘信息通过各类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微博面向全国院校广泛发布,欢迎全国院校组团报名,共同来长沙为求职学子“找工作”。不仅冯俊凯当即决定立刻订票前往长沙参加5月的“引才强链·青年产业人才招聘对接会”,这一活动也吸引了同济大学团委副书记唐志宇来到现场观察,他对长沙人才新政和细致的组织落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团长沙市委负责人周坤介绍,2017年始,团长沙市委机关干部开展直接联系青年、服务青年调研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赴61所住地院校宣传“长沙人才新政22条”,与798名学子开展专题调研并与部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访谈;先后走访湘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岳麓科技产业园区,调研园区人才服务窗口,并与园区财政局、人社局负责人,人才窗口负责人及部分创业企业代表进行座谈。

    他们发现,除了一线城市的知名高校毕业生外,当地企业也垂青于招录更多本地优质毕业生,但苦于所在地院校的学生常常被国内大型企业抢走,或者因为信息接触不及时,对本地企业不了解,往往导致本地优质学子在秋招和春招过程中提前被“集体”挖走并确立了就业意向。因此,所在地院校培育、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足以填补本地企业的岗位缺口。就业不畅则无法打通本地院校人才留长沙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长沙院校共57所,年均毕业生总数近60万人,大学生作为人才市场中最具活力、最富潜力的主体之一,如何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成为就业市场的一大难题。

    据此,团市委主动联合各大院校为重点产业企业引进人才搭建桥梁,结合前期对企业需求的全面调研,联系同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37所省内外院校的对口专业学子。此外,还有社会报名的共2000余名求职学子参加了与72家重点产业企业的对接洽谈。

    筑巢方能引凤。团长沙市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人才办的指导下,分别在芙蓉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浏阳市区、浏阳经开区建成6个长沙青年人才驿站市级示范点,共有219张床位,为4600余人次来长沙的青年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人才驿站每天向入住青年人才发布最新市内岗位信息,借助大数据平台精准推荐匹配度较高的岗位,动态更新“入住人才就业光荣榜”,还举办产业观摩活动,增进青年人才对长沙的认同感、归属感。

    近3年来,团长沙市委还开展“爱恋长株潭”“缘分宅不住”等青年公益联谊活动11场,直接服务单身青年3000多人次,并通过市青联、市青企协、市农创联等组织,广泛凝聚青年,着力打造学习培训、创业帮扶、社交活动等功能平台,促进不同领域青年的交往。

    “新市民”成长有渠道

    人才“引得来”是基础,而圆梦才是“留得住”的关键。长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全市每年统筹5000个左右基层公益性岗位吸纳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创业者,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开办费补贴和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并每年遴选100个优秀青年创业项目,按不超过其实际有效投入的50%,给予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同时,长沙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确定了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出台了“长沙人才新政22条”等优惠政策。

    团长沙市委则依照政府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开展“青春建功产业链”行动计划,用青年“双创”激发发展潜能。

    湖南睿图智能科技的负责人周博文就是回乡创业的一员。

    睿图智能2016年由中国工程院王耀南院士牵头发起成立,是一家以机器视觉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团队成员大部分曾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工作过。

    “一线城市固然有它的魅力,但长沙显然更适合拼搏,也更适合生活。”周博文说,回到长沙后,长沙的新兴产业经济环境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创业企业的创新技术产业落地,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场景和行业资源保障。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搭台,给创业者创造了很多的跨界沟通交流机会。

    团长沙市委领导下的长沙青年企业家协会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如茶颜悦色、文和友、果呀呀、盛香亭、黑色经典等,成为一张张长沙的网红名片,团市委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企业实现了跨界合作,尤其是类似他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和传统行业大企业之间有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据悉,该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已经在长沙购房买车、安家落户,核心成员无一主动流失。

    团长沙市委还深入开展青年人才工作调研,发现、储备100多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广泛发动、公开路演、严格评审等,推选23人获评“湖湘青年英才”;连续举办青年岗位能手职业素养提升班,覆盖530余名各级岗位能手;圆满完成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刑事技术、轨道交通行业、消防行业、长沙市保安员职业职能竞赛等,选树了一批职业青年典型。

    不久前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长沙市人口首破1000万,比2010年增加300万人,人口集聚效应显现。长沙市人才总量则由2017年的110万增至2020年的280多万,为该市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智力动能。

曹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0月21日 06 版

团长沙市委:“青和力”助推人才汇聚
走进荣军院 少先队员收获了什么
房山共青团: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课程思政帮助大学生“系好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