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各国青年在北京讲述“中国交通”故事

“青春中国”——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项目侧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晓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0月21日   11 版)

    10月20日,“青春中国”——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项目在北京告一段落。本次活动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共同举办。

    “青春中国”——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项目的举办正值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北京召开。与后者“可持续的交通 可持续的发展”主题相契合,本次“青春中国”研修项目围绕着“可持续的全球交通治理”而展开。培训过程中,各国留学生分享了自己与中国交通故事,并对实现“可持续的交通”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学员乔书亚来自“全球航运枢纽”巴拿马,目前在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就读。他说,在中国学习的5年里,自己不仅拓宽了眼界,也加深了对全球航运产业的理解。

    乔书亚说,在中国的学习经历让自己对中国的一句老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切实的体会。

    “大学生活里发生的两件事,让我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他说,“第一件事是我身边那些为梦想努力的同学们: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共同开发了一个无人机监测船舶废弃排放含量的项目,解决了海事监管中硫含量检测的技术难点。对一群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触动乔书亚的另一件事是一次“上海洋山港之旅”。洋山港是上海港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那次参观中,他目睹了横跨杭州湾北部、仍在不断延长的东海大桥的宏伟,体验了港口自动化区域稳定高速的运营,也切实感受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洋山港启动自动化管理的时间比许多外国同行要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202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350万箱,位列全球第一……中国港口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背后有着无数人的默默耕耘和努力。”乔舒亚说,洋山港的变化是中国交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展示出“中国航运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来自塞内加尔的马婷2016年来到中国,以长安大学为起点,开启了自己的“桥梁工程梦”。高中时,马婷就已经梦想着成为一名“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在中国几年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让她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理想的城市的交通与环境,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生活。我们必须通过有效、智能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马婷说,中国的交通发展鼓舞了世界上许多人、许多国家:中国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网络让14亿中国人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这一成就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所取得的进展也令全球瞩目。在马婷就读的长安大学所在地——西安,所有的出租车、公交车都已经转变为电动车或清洁能源汽车。在这位塞内加尔女孩看来,这一尝试为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开了个好头”:“交通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排放问题。这方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推广使用电动车。”

    马婷感慨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方面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国的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世界交通发展带来新思路,并对全球交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如此之大,以至于说起和中国交通的故事时,很难找到故事的起点。”说起自己对中国交通的印象,就读大连海事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的马拉维小伙子安德鲁这样感慨道。2008年,安德鲁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从北京到大连的火车耗时15个小时,在那次旅行之后,安德鲁计划出行时会“尽可能避免乘坐火车”。

    几年过去了,安德鲁在朋友的邀请下踏上了大连至北京的高铁。他说,自己从此“爱上了”乘坐高铁的感觉:与当年的铁路交通不同,今天的高铁不仅提高了舒适度,也大幅缩短了旅行时间,是他心目中国内旅行的最佳方式。

    “与上一个千年不同,当今全球交通发展的重点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我相信,电力驱动的高速列车是促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不仅能偶运送大量人员货物,速度媲美飞机,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说,中国高铁真正提高了‘环境友好性’。”他说。

    除了高铁,这个来自非洲东南部的小伙子还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充满了兴趣。“过去几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我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天,乘坐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到中国所有历史名胜越野旅行。”安德鲁希望通过旅行结识全国各地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美食和传统。他说,“只有更多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与世界分享中国的真实故事”。

    在“青春中国”——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项目期间,一场场“干货满满”的专题讲座帮助这些留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历程。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外交学院冉继军教授、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张慧彧二级调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何昌垂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纳米比亚共和国原特命全权大使忻顺康等嘉宾受邀登上讲台,从历史到展望,向学员们展示多姿多彩的交通运输发展史。此外,《中国公路发展》《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国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政策发展》《从延安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故事》等专题讲座的开展也为学员们对中国交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交通运输管理部干部学院副院长严红看来,“青春中国”研修项目的举办,为各国青年英才交流思想提供了广阔天地。“中外青年在跨国家、跨专业背景下,彼此交流、碰撞思想,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为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绘制蓝图。”

    “沟通实现影响力。”研修课程的主讲人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何昌垂表示,面对当今世界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全球青年要勇于担当、勠力同心:“青年负有特殊的使命,应对大变局,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智慧,才能克服全球化治理的挑战。”

    何昌垂表示,“青春中国”研修班是与会各国青年理解全球化、参与全球化建设的一小步,希望他们为“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一个“和平、发展、安全、人权”的世界贡献力量。

    “每个青年都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全球青年领袖。”他说,“不管将来从事哪种职业,只要明确目标,不忘初心,知行合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你就走在了成功的大路上。”

    据悉,为期一周的北京研修活动结束后,其中40名外国青年将前往深圳继续深造,参加招商局主办的“共筑蓝色梦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优才计划”(C-Blue优才计划)。

    (本版照片由五洲传播中心提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晓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0月21日 11 版

可持续交通在“地球村”开启接力跑
中外“交通青年”的共同选择:扛起使命不负青春
各国青年在北京讲述“中国交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