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暖心

贫寒三兄弟的杂技人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0月29日   05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老师,我踢碗的时候该怎么用力?”

    “要均等用力,不要晃动。”

    10月26日,在广西艺术学校长堽校区杂技练功房,庞天华在朱保雄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双人晃管。踩在小伙伴肩上,练着高难度动作,这个15岁男孩脸上透出同龄人没有的冷静和果敢。

    还有一年半,庞天华就要和哥哥庞天生、弟弟庞天润从广西艺术学校杂技班毕业。庞家三兄弟的境遇曾牵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不少爱心人士的心。

    2014年6月,挂靠在共青团博白县委的博白县微笑爱心社(现更名为博白县微笑爱心协会)志愿者下村走访,发现庞家是个特殊的家庭。孩子们的父母、奶奶智力都不健全,爷爷双目失明瘫痪在床。家里原有的泥瓦房已经倒塌,村民出于同情,出钱帮他们搭建了一间瓦房栖身。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挤着一家7口人,地上堆满了孩子父母从外面捡回来的旧衣服和各种杂物。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三兄弟看起来个子比同龄孩子小很多。庞天生经常到村里的水库抓些小鱼小虾,给两个弟弟补充营养。

    “当时3个孩子都没有上户口,也没办法领低保。”微笑爱心社志愿者、时任博白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的马晓丽马上为庞家三兄弟写申请书,并协调派出所民警上门为孩子们拍照、办理身份证,从而为孩子们申领低保。

    之后,志愿者又上门为三兄弟家打扫卫生,从房间里清理出好几车垃圾,还集资为这家人购置了两张床,隔三差五带着米面油前去探望。

    当时,只有大哥庞天生在上学。微笑爱心社志愿者、博白县博城中学校长陈柳萍同意接收三兄弟去学校念书,不收取一分钱费用。三兄弟就读期间,因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老二庞天华读了一年便辍学跑回家,不愿再回学校。

    后来,马晓丽结识了在博白县同一蓝天协会做公益的吕光东。吕光东在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工作,该中心下辖的博白县杂技团培养出不少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参观剧团后,孩子们表示对练杂技很感兴趣。在征得他们叔叔的同意后,三兄弟进入博白县杂技团学习。

    去杂技团学艺前,志愿者专程带着三兄弟向照顾过他们的博城中学校长陈柳萍鞠躬致谢,然后陪他们去公园玩了一个下午。马晓丽的手机里保留着那天的照片,公园的碰碰车上,三个懵懂的少年比着V字手势,露出天真的笑容。

    博白县是广西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有着客家山歌、乡傩歌舞、采茶歌舞等丰富的传统文化。2014年,博白县被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愿意送孩子学杂技“吃苦”的家长越来越少。

    腰、腿、顶、翻跟斗是杂技的四大基本功。比如练顶功,要在一张条凳上练习双手支撑倒立,头一天如果能做5分钟,第二天剧团的老师就会要求学员做10分钟。这种高强度又枯燥的训练,对孩子的意志力是种考验。

    “刚去剧团时,老师要求很严,练体力太累有些吃不消,忍不住哭了。”庞天生说,几天坚持下来,渐渐就适应了。2017年年初,博白县举办的扶贫慈善晚会上,他们与小伙伴一起登台表演,为县里的慈善事业筹集善款。

    在吕光东看来,剧团训练传统的师傅带徒模式,已经有些不太适应当今社会。“一是学习环境比较单调,不利于培养孩子对杂技艺术的热爱;此外,剧团的老演员专业教学上没有更新,对提升艺术表现力、适应社会对杂技艺术创新的需求也存在瓶颈。”

    2018年,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选送了庞家三兄弟及其他9名青少年学员到广西艺术学校杂技班,接受为期4年的系统性教育,为杂技团青年人才的培养进行改革探索。

    广西艺术学校是一所公办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全免。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庞家三兄弟可享受每人每学期1500元的助学金。吕光东自掏腰包,每月资助三兄弟每人650元生活费,让他们安心在学校学习。

    “他们无论是专业成绩还是文化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杂技班班主任朱俊旭说,大哥庞天生目前还担任班长,帮老师分担很多管理工作。

    杂技专业的同学,家庭贫困的较多。有一年冬天,校团委老师查寝时发现有的学生被褥很单薄,学校领导得知后非常重视,由校方给杂技班每个孩子一床冬被和垫被、练功服以及练功鞋。广西艺术学校团委书记唐良介绍,杂技班的学生年龄差距很大,有些年纪小的学生文化课跟不上,校团委就组织高年级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帮他们辅导文化课作业。平时也有生活老师和团委学生会的成员去陪伴、照顾他们的生活。节假日还组织游园和加餐等活动,并给他们发放节日礼物。

    分管学生管理的副校长叶华生说,作为国内少数设有杂技专业的中职学校,杂技和戏曲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也是学校的根,不能丢。尽管这些专业的办学经济效益不佳,但学校的初心就在这儿,学校班子会想各种办法解决,让杂技艺术的传承后继有人。

    在教学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大哥庞天生的独轮车走钢丝、二哥庞天华的双人晃管、小弟庞天润的晃梯都练得有模有样。

    可喜的是,2019年,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三兄弟家成功脱贫。由于原来的房子不达标,庞家用低保积攒下来的钱,加上政府补助的危房改造资金,在村民亲友的帮助下,建起了120平方米的新房。

    2019年5月30日,新房落成那天,那些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人士,按照当地的风俗,买上发糕等礼物前去贺喜。“孩子大了,以后回家也有个像样的房子住了。” 马晓丽说。

    虽然偶尔也会想家,有时也会因为练不会一个难度动作而着急,有时还会因为练功受伤,但三兄弟在这条并不容易的杂技之路上坚持着。“我希望让老师和关心我的人看到我的表现,看到我每一天的进步。”庞天润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0月29日 05 版

办实事 学桂梅
贫寒三兄弟的杂技人生
北大教授们成知识网红见证时代知识趋向
古井贡酒 年份原浆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