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博观

上海自然博物馆适合思考生命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02日   08 版)

    每个人在童年总会或多或少对自然、生物产生兴趣。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如果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或更早,又住过平房,儿时还能看到突然从墙角窜出的“土鳖”,路灯下匆匆爬过的壁虎,夏日猝不及防掉到衣领里让人心里一紧的“吊死鬼”。这些小生灵一度在城市中变成了稀罕物。近几年,城市生态有了很大改善,北京晚上见到黄鼬出没不是新鲜事,上海常有貉在小区中悠然踱步,蜻蜓也回到城市的夏日,只是少有孩子会脱下背心冲向它们追逐抽打。即使如此,城市中能见到的生物种类仍旧极为有限。想对生物有更多了解,要么去动物园,要么去博物馆。要想看到已经灭绝的生物,博物馆是不二之选。

    我国自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以来,便古物、生物并重。有100多年历史的南通博物苑,从建院之初就有动植物和矿物标本展出。现在有的省级博物馆在古物陈列之外,也展出古生物,黑龙江省博物馆进馆首先看到的是恐龙化石陈列。当然,专业进行生物展示的还是各地自然博物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新中国较早成立的北京自然博物馆,亚洲最大的动物博物馆——国家动物博物馆等。这其中不能不提的,还有我国成立最早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868年,法国神父韩伯禄创立的徐家汇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馆)和1874年由英国人创办的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上海博物院)。1956年,在震旦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基础上,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式成立。现在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是上海科技馆的一部分。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2015年对外开放,博物馆面积大、展陈丰富,馆内运用很多科技手段增加展览的趣味性,也使其传递的知识更为直观、便于理解。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览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演示地球生物的发展历程和世界生物多样性。

    自然博物馆中最重要的是标本,标本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的档次。上海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29万多件,展出的有1万多件,可谓蔚为大观。细心的观者如果仔细观察标本,能够比较容易地分辨出标本的制作年代。一般而言,相对早期制作的标本动态比较差,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后来制作的标本,倾向于为动物安排一种它活着时有特色的动作,让观者看到的更像一个个活的生物。为了进一步强调动物活着时的生活状态,博物馆常常会为标本安排一个生活场景。上海自然博物馆非洲大草原展区是这种设计的代表。在这片虚拟的草原上,各种飞禽走兽被放入场景,在定时开启的声光电效果配合下,观者仿佛置身非洲草原。

    因为标本种类多,上海自然博物馆还能够将同类动物放在一起比较陈列,如“生命长河”中放在一起的各种鹿科动物,同为鹿,体型样貌有着巨大差异,驼鹿的巨大、麂麝的小巧,正是生物多样性的注脚。林林总总的蝴蝶、昆虫标本也在述说着世界的丰富。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层楼体高的一面墙上挂满各种鹿和牛的头部标本,给观者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冲击之外,在这些动物的目光审视下,作为人类,为这个多样的世界做了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值得深思。

    除了标本,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有活物。这儿的活体养殖区域,有适合在博物馆中展览的小型生物。在蝴蝶屋,观者可以最近距离观赏蝴蝶的美丽。在海水触摸池、淡水触摸池,观者也能跟两种水域中的动物来一个亲密接触。各种生态箱中,蜥蜴、蛇类在哪儿,观者要仔细寻找,它们都是善于隐蔽和伪装的精灵。

    上海自然博物馆中还有一个“上海故事”展区。随着人们的知识越发丰富,见闻日益广博,我们对美洲豹的了解可能还多于本地物种,有时知道得越多,反而对身边的事物茫然无所感。这个展区介绍了上海本地的动植物和自然生态,这其中也有前面提到在小区中出没的貉。上海本地的观众看过这个展览,多少会有些“我错过了什么”,“原来身边的自然世界这么丰富”的感觉吧。

    自然博物馆特别适合儿童参观,在这里最多的观众就是孩子,博物馆也会特别注重儿童体验,专门为孩子设置项目。但我总以为,成人也该来自然博物馆看看,一则我们未必比孩子的生物知识更丰富,再则对于成人,在自然博物馆更容易产生对生命、对人这个物种的思考。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02日 08 版

疫情“风暴眼”中的额济纳旗旅游业还好吗
带动村民致富 吸引更多年轻人保护古民居建设美丽乡村
红色旅游村镇成功“出圈” 村民吃上“旅游饭”
上海自然博物馆适合思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