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的战士张思德在陕北深山执行烧炭任务时壮烈牺牲。9月8日,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在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毛泽东明确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从此,这篇悼念革命战士的沉痛祭文,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宣言。
2017年8月13日,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以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为榜样,“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我希望同志们的参照系就是这些楷模”。他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曾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
张思德是为人民群众的事业而牺牲的,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70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鼓舞我们不断前进。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继承与发扬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准则。
弘扬张思德精神,需要我们不忘初心,不畏牺牲,让个人奋斗与人民群众的福祉紧密关联。张思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1915年,他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长征路上的艰难考验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坚信革命的光明未来。到达陕北后不久,张思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响应中共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他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在带领突击队的战友们进山赶挖新窑时,突遭炭窑坍塌,千钧一发之际,他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虽然战友获救了,张思德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正是因为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张思德才能在危急时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将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弘扬张思德精神,需要我们坚持信念,不计得失,为人民群众站好每一班岗、守好每一份责。张思德跟随组织抵达陕北后,曾在中央军委警卫营担任通信班班长。1942年11月,由于部队整编合并,干部精减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张思德服从组织安排,到中央警备团一连当战士。从班长到战士,他没有丝毫怨言,从不计较职位高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工作。他曾经说:“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张思德短暂的革命生涯,充分体现了忠诚于党和热爱人民的高度融合统一,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准则。
弘扬张思德精神,需要我们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张思德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不断克服困难的一生。不论是长征时的艰难险阻,还是在陕北生产建设时的辛苦磨炼,都考验着张思德的意志,但他从未退缩,在奋斗中燃烧全部的生命热量。1943年,党中央在修建八路军大礼堂时,警卫战士们都要去轮流参加义务劳动。在礼堂上大梁的时候,支架的一根木杆突然断裂,导致整个架子都猛烈晃动,张思德赶忙冲上去,用肩膀顶住大梁,从而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张思德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鼓舞人们奋不顾身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尽管张思德牺牲时只有29岁,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其中,有不少年轻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交出人民至上的合格答卷。在4.2万余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超过了1.2万人,甚至不少95后与00后都加入了抗疫工作,彰显了蓬勃的青春力量,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为代表的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118名毕业生留在新疆基层,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谱写青春华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群众的事业奉献与牺牲,生命的价值也因此得到彰显。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前方的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在新时代,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发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张思德精神,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接续奋斗!
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