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牛仔裤一生的故事,从一块棉花田开始,在一个垃圾场结束。
每一天,全世界都有无数牛仔裤被制造出来并被穿上,也有无数条牛仔裤被扔掉。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的服装消费比2000年增长60%。
智利作为一个二手服装回收大国,每年都有5.9万吨被扔掉的衣服,漂洋过海,抵达这里。其中的2万吨经过新一轮的洗涤熨烫加工并排放出二氧化碳之后,再被送到其他拉美国家的夜市地摊上。
剩下的3.9万吨,智利的商家没法消化了,税收太高,产能不足,于是它们的归宿,终究还是垃圾场。
这些衣服没法降解,市政部门管辖的垃圾填埋场拒绝接收它。它只能继续坐上垃圾车,又是一番长途跋涉,最终,抵达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干极”的地方,与盐碱地和仙人掌做伴。
当牛仔裤和其他被丢弃的衣服一起,在这座沙漠里的时尚垃圾场中安享晚年,没准它还有机会,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火星车打个照面。由于阿塔卡马沙漠太过荒芜,拥有跟火星地表近似的环境,一度被用来测试火星车的性能。当然,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浪漫。
尽管绿色低碳理念正在流行,时尚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被大家意识到,但短时期内,我们似乎还无法摆脱对“快时尚”的需求。优衣库、Zara、无印良品……亲民的价格,不容易出错的搭配风格,扔了也不可惜的消费心态,让我们能够很轻易地、一件一件将这些衣服丢进购物车。
一年,甚至,半年?再扔进垃圾箱。
出现在沙漠里的垃圾场,还不是这些衣服给环境造成的最大困扰。
以牛仔裤为例,穿上这条牛仔裤的动作很简单,两腿一伸,双手一拽。但制作这条牛仔裤的过程就复杂得多。当棉花种子被洒进地里,需要1万升以上的水才能让足以制造出一条牛仔裤的棉花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等棉花被做成牛仔布,缝制完成,人们在几年内平均每星期至少穿1次,清洗、熨烫它,最终丢弃它。
一条牛仔裤的一生,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30公斤。在整个时尚行业中,牛仔裤被公认为对环境最不友好。
不过,其他的衣服也不见得友好,一件棉质T恤的制作过程,会用超过5公斤的二氧化碳,追平一辆汽车开出去20公里所产生的排放量。
“过去对温室气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能源生产、运输和农业方面,并没有与时尚产业挂钩。70%的碳排放来自生产环节,主要原因是生产替代棉花的合成纤维是石油制品。另有22%来自消费者购买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比如开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战略与关系经理尼克拉斯·斯文宁森在一次讨论时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会议上说。
气候咨询公司Quantis公司和气候工作基金会进行了“测量时尚(Measuring Fashion)”联合评估,数据显示,全球服装和鞋类行业,产生了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8.1%,“几乎与欧盟的碳排放总量相当”。服装业自个儿就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7%,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生产工序——纤维生产、纱线准备、染色等。
《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洗涤人造纤维衣物后,一些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塑料碎片,会随着污水排放,最终流入大海,进入食物链。全球18个海岸提取的海水样本证明了这件事。核污染和石油泄漏听起来更吓人,但生活垃圾,其实才是更加无孔不入的家伙。
碎屑进入了食物链,而被完整丢弃的衣物,坐着垃圾车,前往各地的垃圾场。
怎样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持对时尚的追求?或许将是整个时尚行业都要思考的问题了,今年8月,斯德哥尔摩时装周的开场,就是一场有关可持续发展、时尚产业技术创新的论坛。
2021年1月28日,艾伦·麦克阿瑟基金发布了一套《通用的循环经济政策目标》, 一个名为“让时尚循环起来”的项目也在推进。这份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和各大企业,“鼓励为循环经济而设计”“充分利用并保存资源价值”,最终,推动全社会向循环经济转型。
阿塔卡马沙漠的“快时尚垃圾场”也寻找自己真正的终点。沙漠周边的贫困居民已经围着这个垃圾场,添加了新的生活方式。拾荒者在这里挑挑拣拣,淘换出还能穿的衣服,当地人在附近开起了二手服装店。就连环保企业也慕名赶来了,扒拉出废旧衣服的布料,拖回去做建筑材料——它们或许会在某一个新家装修时,出现在环保隔音板和隔热材料中。
而以一条牛仔裤为例,研究者们一直在试图让它的一生更环保,从改进天然纤维棉花的种植方式,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设备,到试图引导消费者改变观念和习惯。废旧牛仔裤的归宿也不只是垃圾场,若是能将废弃牛仔布的可再生纤维提取出来,可以用来制造汽车的阻尼和绝缘材质。
关于如何降低一条牛仔裤对地球的伤害,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或许还有一个更日常、更容易做到的环保方式——尽量别洗。
这不是开玩笑,真的有专家这样建议。
张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