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是一名85后运动员。都说三十而立,在社会上,这是一个正在蓄力向上攀爬的年纪,小有所得,年轻依旧。而在运动场上,尤其对于依靠力量与爆发的铅球项目来说,我是一名老将,一名不断和伤病较量、不断从低谷攀登但仍旧为梦想砥砺前行的老将,一个4次出征奥运会最终圆了冠军梦的幸福的老将。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我以前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在很多可能向自己妥协的时刻,用来说服自己坚持。就因为这种坚持,在今年8月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我投出了20米58的个人最好成绩,破除了“只差一枚奥运金牌”的遗憾,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大满贯。
我从2007年开始走向各大赛场,在这次奥运会之前,我几乎拿遍了所有比赛的金牌,也曾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铜牌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银牌,但奥运金牌始终是我昭告天下的目标,我立出去的旗子,为了登上领奖台,升国旗、奏国歌的一刻,我等了21年。
我并非出生于体育世家,父母都是勤恳的农民,小时候我在家里玩三轮车的轮子,轻轻松松就把轮子给扔出去了,这时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妮子力气这么大,去做运动员吧。” 这虽是不可考的回忆,但我的确在懵懂的年纪就喜欢上了铅球。
12岁,我进了专业队,虽然对铅球还不够了解,但我已经开始憧憬,有一天能站在竞技体育最高的领奖台上,让国歌在赛场奏响,让五星红旗在赛场高扬。
其实,真正接触铅球训练后就知道,训练是枯燥且孤独的,一天投200多次,不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就不下课。冬练三九,遇到极寒天气,被冻成“冰球”的铅球贴在脖子上,很快粘住了,一扯就能扯破脖子上的皮;夏练三伏,汗流浃背,筋疲力竭是像吃饭喝水一样的日常。
但我从没想过放弃,我只是很喜欢投掷,并没有太多的技巧,成绩也不十分突出。那时,我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要比昨天多掌握一个动作要领、我要比昨天再多投掷一米等等,那是一段不断和自己较量的日子,训练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我没有时间追剧、看电影,东京奥运会前,最近一次看电影的时间已经能追回到四五年前。我有七八年没有回家过年,可这是运动员的常态,我只能把翻涌的思念放到一个个铅球中投往家的方向。我想,当我站上一个个最高领奖台,我最在乎的人们就能在那儿看到我。
此后,我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但帮助我成长的是那些逆风的时刻。我运动生涯的低谷发生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此前,我获得了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的一枚铜牌和一枚银牌,但这均是由于此前获得奖牌的选手被查出服用禁药而递补获得,几年后,正义的到来再次增加了我问鼎冠军的信心,也让我有了更高的愿望,虽然我有银牌和铜牌,但从来没站上过领奖台,我就想站上去一次,而且是最高那个。
2016年的里约赛场,我期待突破,更能感觉到当时的氛围,仿佛大家认为只要我不出场地就是奥运冠军。压力让我透不过气,我鬼使神差地错过了奖牌,得了第四名,我第一次想比赛赶快结束,每投一个球都是煎熬。
我练得最好的一年,偏偏出了差错。我不想出来见任何人,觉得对不起所有人。比赛后,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从事这项运动,我甚至考虑是不是应该退役。
就在我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对奥运精神“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总结帮我从自我否定的怪圈中走了出来,唤醒了我从事体育的初衷。此后,我学会坦然面对“遗憾”,开始享受比赛。2017年,我在瓢泼大雨中拿下伦敦世锦赛中国代表团的首枚金牌,也为自己拿下盼了10年的国际大赛金牌,往后迎来的都是丰收,我知道,自己离镶嵌在心里的奥运会金牌已经越来越近了。
可好事多磨,东京奥运会宣告延期当天,我的心里很失落,突然间紧绷的神经松懈了,我的膝盖就有反应了,疼得走路都瘸着拐着,感觉哪儿都出问题,像是天要塌了。不过,经历过三届奥运会,体会过那么多竞技体育的残酷,还有什么是真正能击垮我的呢?
短暂调整后,我早已不像想象中那么脆弱,我竭尽全力把最好的状态留到奥运赛场。决赛前一夜,我没睡好,四五个小时的浅睡眠,脑海里全是完美的、能投得更远的技术,只想着拿冠军。
赛场上,我做得很好,且在已经明确夺冠的情况下继续挑战,第6投,我再次继续刷新个人最佳成绩。在实现奥运金牌梦后,我发现,我的成就感不仅来源于金牌,还来源于体育的影响力,其实我们这个项目很冷门,近几年,我一直在用我的热情把这个项目带火,现在,我做到了。所以,我不会轻易离开赛场,我还有更高的目标要去追求,我要向21米的目标成绩冲刺,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经过21年的拼搏,我明白,追逐梦想的道路,不是坦途,没有捷径,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追逐梦想,正是我们每个个体的梦想聚沙成塔,才组成了“中国梦”的基石。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