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整合东西部优势资源 构建造血式全产业链

脱贫县的牛卖到大湾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2月01日   01 版)

开栏的话

    2021年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起步之年。即日起,本报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栏,生动展示我国脱贫地区干部群众接续奋进、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和各地的先进经验。

    ---------------

    11月28日8时,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思练镇练江养殖基地出栏的98头西门塔尔牛,被拉到“中国南方牛羊批发交易中心”,经过消毒、检疫、长途运输、宰杀分类等程序,第二天清早,新鲜的牛肉将出现在大湾区以及海南等地的商超菜市,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可以溯源的高品质肉食。

    近年来,随着粤桂协作产业发展项目的推进,广西忻城县生产的优质肉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广东庞大的消费市场。不仅如此,忻城县还引进广东的资金、技术,创新帮扶模式,大力推进当地传统特色产业——肉牛产业的升级发展,通过探索大石山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联结机制,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南方牛都”

    11月29日,记者来到练江养殖基地,这个存栏上万头的西门塔尔牛养殖场并没有异味,反而有一股青饲料发酵的果香,偌大的养殖场没有多少工人的身影。在饲料加工区,工人熟练地用铲车将干料运输到智能精准谷饲配制中心,按科学配比将干料、发酵料混合搅拌,添加营养成分,之后,这些饲料被装上撒料车投喂。养殖场每天产生的大量牛粪运输到紧邻着的有机肥厂,经过加工处理便能变废为宝。

    忻城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过去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的意见》,在原有基础上,广东、广西两省区商定扩大结对范围,充实帮扶力量,由广东江门、肇庆、湛江和茂名市所辖县(市、区)与广西崇左、桂林、贺州、柳州、南宁和来宾市所辖16个国定贫困县(石漠化片区县)建立结对关系,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与忻城县“牵手”的是广东茂名市。忻城县以粤桂协作为桥梁,大力整合了东西部优势资源,聚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产业,打造自治区肉牛全产业链龙头示范区,创建中国“南方牛都”。

    总投资约14.28亿元、以忻城县思练镇为核心区域建设的“南方牛都”项目,由忻城县中投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牧业”)负责开发运营。该公司由忻城县人民政府携手广西中拓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忻城县农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投牧业厂长韦立德介绍说,养牛门槛很高,由于牛单价贵、繁育难、养殖周期长,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为了帮助忻城县发展育肥牛产业,广东财政先后投入4151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养殖基地和相关设施建设。

    2020年5月,忻城县脱贫摘帽,今年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茂名市聚合信宜、高州、化州三市之力对忻城县实行“多层次,宽领域”的组团式帮扶,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中心相衔接的任务,创新协作机制,紧抓历史机遇,强化协作对接,聚力推进新阶段各项工作,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乡村建设等领域,推动粤桂协作高质量发展。

    全产业链模式

    今年6月,广东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驻忻城县协作工作组组长叶茵茵到广西忻城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推进粤桂协作各项工作的对接落地。她表示,为了打造“南方牛都”,助力忻城发展特色肉牛产业,广东还在技术科研上给予支持,对接华南农大等院校为肉牛的养殖、病害防治、冷链加工等提供技术保障。在销售市场上,通过政府搭台,有效对接大湾区市场,辐射国内外更广阔市场,不断提升忻城的产业发展质量,打造造血式的全产业链种养基地。

    今年10月11日,位于思练镇的“中国南方牛羊批发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运营。截至目前,其市场交易额已超过7000万元。

    “下个月底,我们的屠宰冷链就要投入运营了,到时候,从种草到种牛繁育、育肥、交易再到冷链、食品加工的肉牛全产业链就形成了。”思练镇党委书记林奎羽说,过去,农户养殖大都集中在育肥端,受市场波动影响,产业发展的风险很大,打造全产业链的模式,是粤桂协作后广东带给忻城县的先进经验。“我们先把肉牛全产业链打造出来,就能对其他的桑蚕、肉羊、水产等产业形成示范效应。”

    产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惠及当地群众?忻城县推出了“土地入股种草、千家万户养母牛、企业集中育肥牛”模式。中投牧业把公司的受精母牛发放给全县的农户来养殖,等农户养殖的母牛生了小牛犊并养到500斤左右,公司再按每头牛1.35万元的价格回收小牛到基地集中育肥,使公司和农户共担责任、共享收益。

    “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

    11月29日晚,记者在思练镇毛洞村年年丰家庭农场见到了青年养殖户莫仁章。看着在养殖场跑动的小牛犊,他脸上满是笑容。此前,莫仁章在广东一家养殖场打工10多年,前年回家后,他和几个兄弟合资创建了这个养殖基地,并于今年8月4日,从中投牧业南方牛都大进母牛繁殖基地领回了32头母牛。经过近4个月的养殖,这批母牛已经下了17头牛仔,普遍都长到了200多斤重。

    “公司会定期派技术人员来我们这里指导,并安排我们到公司去学习培训。”莫仁章说,很快,他就掌握了如何科学配比饲料、怎样护理初生牛犊等知识。到明年春节,他养的这批小牛就会长到500斤左右,可以被公司回收了。“我先养一批做试验,如果可以赚到钱,我会发动更多的合作社农户一起养。”

    据当地政府估算,“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带动全县1万户农户饲养母牛,每头母牛每年产牛犊平均获利6000元,每户可养5-10头,每头育肥牛10个月平均获利3000元。过去被焚烧产生空气污染的甘蔗尾梢、桑杆等资源,现在经过发酵处理可以做优质饲料,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降低育牛成本。

    产业的发展,让更多在外漂泊的打工人得以返乡,带动了家乡的繁荣发展,也避免了很多留守家庭的离别之苦。

    47岁韦仁兰家住忻城县龙东村上伦屯,之前她在广东东莞的制衣厂打工10多年,3个孩子一直留守在家。2013年,15岁的大儿子因车祸去世,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前几年,由于婆婆和妹妹身患重病,她家成为贫困户。2019年,韦仁兰听说家乡成立了一家养殖企业要招工,她很快报名,成了中投牧业练江养殖基地的一名工人。

    现在她每月拿着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虽然比在广东打工时低,但能陪伴在家人身边,她感觉很安心。“我真心地希望家乡能多一些这样的好企业,让我们不用背井离乡,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01日 01 版

总书记这样和大学生谈心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习近平同塞浦路斯总统阿纳斯塔夏季斯通电话
习近平致贺电
无锡共青团:做青年“不占股份的合伙人”
共青团团中央直属机关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脱贫县的牛卖到大湾区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