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历史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总结好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归根结底要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十个坚持”为代表的重要经验,既是我们党一路积累而来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回望过去,我们在党的奋斗历程中看到了这“十个坚持”的历史背景;展望未来,我们还需立足当下,从现实维度展开分析“十个坚持”如何让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赢取更大的胜利。
“十个坚持”重要经验,印证了“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效释放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帮助中国完成了众多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伟大壮举,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发达国家历经一两百年才能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航,中国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将规模优势转变为制度优势,激发出国家发展的巨大潜能。
“十个坚持”重要经验,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早已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强大的定力和毅力。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以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为人民群众服务,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方能获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坚持人民至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但在现实中,也有个别只想自己、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干部,以及形形色色的腐化变质现象。要确保人民至上的原则不受损害,离不开党对自我革命的坚持。只有做到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在不断变化的党情、国情、世情面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时,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十个坚持”重要经验,还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战略高度和战略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坚持统一战线,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就是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从而营造出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环境。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也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在重视团结的同时,也要坚持敢于斗争,从斗争中赢得更多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
刚刚过去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当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态度,系统阐述了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与实践效果。这一举措有力回击了少数国家借民主话题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的做法,也让世界上多数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士认识到,中国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白皮书的发布,正是以针锋相对的斗争,达成巩固团结之目标的生动范例。
走过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正以风华正茂的姿态,带领全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还应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作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使中国这艘巨轮能够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作者夏璐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作者高蕾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夏璐 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