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最美退役军人

冲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2月16日   07 版)
2019年5月,李庆峰(左)领新来的民警在河口边境巡逻,介绍边境情况。李军/摄

    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退役老兵李庆峰的名字家喻户晓。

    几乎每周,李庆峰都会到镇上的村子里“转悠一圈”,走在街上很多人都主动和他打招呼。尽管现在已是辽宁省边检总站丹东市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的政治教导员,但村民们依然当他是从前的新兵“小李”。谁家有事,都可以随时拨通他的电话求助。

    李庆峰的另一个身份是长甸镇河口村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子里有几条河流经过,每家每户住在哪里,家里几口人,他都一清二楚。快17年了,李庆峰的生活一直围着这里“打转儿”,他有一叠手绘的地图,上面清晰地记录着辖区内每户村民的详细家庭状况,信息都靠一次次走访得来。

    2005年,刚从军校毕业的李庆峰来到部队,成为一名边防武警,承担起辖区内治安维护、入户走访等工作。第一次走访时,这个年轻的80后小伙子被当成了“愣头青”,有村民将他拒之门外,奇怪地问“我又没犯法,当兵的来我家干什么”。

    几次碰壁后,李庆峰向老班长请教,才得知此前河口村的村民有不少都被派出所处理过,所以村民对军警人员大多抵触,认为“犯了错才会被找上门”。后来每次走访,李庆峰都会耐着性子先自我介绍,“我是来帮你们的小李,以后有事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遇上不配合的,李庆峰便“谎称”自己是来“串个门儿”。

    由于辖区内山地居多,交通不便,最初走访靠的多是自行车。走到村里变成土路,车也不好骑了,李庆峰就步行,徒步走遍了156平方公里内的每户人家。

    李庆峰为了尽快熟悉辖区情况,每走过一家就在地图上标画出来,并在旁边备注上这户人家的基本信息。慢慢地,画地图成了一种习惯,谁家住的是红瓦房,谁家里有孤寡老人,谁是贫困户,李庆峰都要在地图上做标注。

    长甸镇河口村是李庆峰走得最多的地方,3年时间他手绘了28张地图,至今仍每年更新。一同积累下的还有6个走访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每一户人家的家庭详细状况。

    遇到家庭条件困难的,李庆峰都会主动施以援手。瓦房店村村民陈富宝就是李庆峰在走访过程中挖出的“帮扶对象”之一,他8岁丧母,15岁因触电失去右臂,17岁时父亲又不幸离世,从此“吃百家饭长大”。

    过去,陈富宝也曾外出打工,但因为身有残疾,很少能找到一份长久稳定的工作。得知陈富宝的情况后,李庆峰主动找上门去,鼓励他“虽然少了一条胳膊,但还可以动脑子,只要肯动脑想办法,一定能致富”。

    李庆峰把目光瞄向了当地的特色产业艳红桃,他推荐陈富宝去做代理商,统一收购村民的桃子卖到山外。2006年陈富宝第一次做代理销售,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赚了两万多元,是以前打零工时同期收入的几倍。

    桃子收完,李庆峰又给陈富宝支招,劝他去做有机肥料生意。为了帮陈富宝找到品质更高的有机肥料,李庆峰打听到在海城市养鸡场特别多,鸡粪能用来做肥料,又专找了一些相关材料,交给了陈富宝。

    慢慢地,陈富宝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拥有两家有机肥厂,平均年净收入100余万元。这个昔日的贫困户成了村子里有名的纳税大户,逢年过节,陈富宝还会专门拿出部分资金,用来慰问帮扶村里的贫困老人。

    “能帮一点是一点。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村民都不能落下。”李庆峰常常这样说。

    2008年被任命为长甸镇河口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后,李庆峰“进村”的次数更多了。这个坐落于鸭绿江边的村落成了李庆峰除办公室外待得最久的地方,“在村里的时间比在家都多”。

    他主要负责村里的警务工作。入户调查中,李庆峰得知一位名叫赵玉峰的村民曾因年轻气盛获罪入狱,出狱后意志消沉,因为“有前科”遭遇歧视,一度失业在家,李庆峰便又琢磨起了帮他找工作。

    当时恰逢村里修路,李庆峰多方联系协调,推荐让赵玉峰承担此项工程。第一次接到李庆峰的电话时,赵玉峰惊讶极了,“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这种好事会落到我头上”。

    赵玉峰的“建筑生涯”从此展开,后来又接连承包了几个工程项目,开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赚了钱成了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河口村,谁家有困难都可以找李庆峰。大到介绍工作,小到帮忙种桃树、打扫卫生,李庆峰一概“来者不拒”。他至今保持着每周去村里走访的习惯。村里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李庆峰每周都要去探望两三趟,帮忙打扫卫生,有时还会自掏腰包购买生活用品送去。

    大江口边境派出所民警王雪峰曾跟随李庆峰去过这位老人家中。第一次走访时,一进门,李庆峰便像回到了自己家,熟练地拿起扫帚开始扫地。王雪峰至今记得当时看到老人的眼神,“饱含热泪,看着他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

    因为李庆峰的到来,河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与他共事7年的王雪峰的话来说,“村容村貌一天天好起来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了”。

    艳红桃是河口村的特色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桃树。但过去,桃树种植没有形成规模,桃农们大多是“散户”,自种自销。

    2012年冬天,一场降温让河口村的桃树冻死了不少,当年产量骤减。眼看着经销商即将前来收桃,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李庆峰急在心里。

    查阅过不少资料后,李庆峰决定模仿南方农村合作社的生产模式,也在村里成立合作社,统一收购全村艳红桃进行售卖,然后集体分红。

    他走访了1000余户村民,一一讲解劝说,最终发动300余户加入,成立起艳红桃合作社。当年由于管理模式得当,河口村的艳红桃竟卖出了这些年的最高价。起初犹豫的村民看到效益,纷纷主动申请加入,第二年合作社便发展到了600余户。

    也是在那一年,李庆峰开始在村里大力推动旅游业建设。河口村地处边境,每年节假日都会有人到此旅游,看到商机后,李庆峰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不用出门也能赚钱”。

    “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不就浪费了吗?带动乡村致富,不单要走出去,还要把别人吸引进来。”李庆峰说。有村民担心自己家住宿条件不好,做饭手艺差,李庆峰会耐心地劝说,“农家乐就是要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做五星级酒店的饭不就‘串味儿’了吗”。

    他也想了不少办法改善村里条件。为了让村民的服务更加专业,每年夏天旅游旺季来临前,李庆峰都要开办一系列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礼仪、卫生、消防安全等,谁有兴趣都可以来听。

    培训的讲师大多数时候是李庆峰本人。他搜集了不少关于农家乐和服务业的相关资料,先自学,再为大家讲解。厨艺培训则动用了私人关系,通过多方联络协调,请来当地一所“大酒店”的厨师,为村民做厨艺培训。

    “总之就是一个原则:能帮就竭尽全力地帮,帮不了的想办法也要帮。”李庆峰笑着说。

    如今每个月,李庆峰还会带领义务卫生队和义务巡逻队在村里展开志愿服务,打扫街道卫生,巡逻保证治安。这也是李庆峰的提议,为的是“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

    一支队伍20多人,全部由志愿者组成,一部分是村民,一部分是派出所民警。王雪峰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记得队伍组建之初,李庆峰在村里发动村民,堪称“一呼百应”。

    “看到村子一天天漂亮起来,赚的钱多起来,大家都服他信他,愿意跟着他干。”王雪峰说。如今,河口村的农家乐数量已从最初的17家增加到200多家,2014年还曾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扎根农村近17年,李庆峰笑着说,“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当兵时没执行过多少急难险重的任务,2019年随武警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地方,成为一名公安民警后,也没破过大案要案,“都是和邻里乡亲打交道,干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在长甸镇百姓的心中,李庆峰是“最重要的人”。这个最平凡的基层民警总能想出办法带领大家致富,在河口村的田间地头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只要庆峰到地头,桃子丰收有盼头!”

    几年前,由于工作出色,上级机关有意将李庆峰调任提拔。听到“庆峰”要走的消息,河口村村民集体写了联名信,要求把李庆峰留下。

    “他就像老黄牛一样,勤恳踏实,把一件看似平凡琐碎的事坚持了快17年。”王雪峰这样评价他。

    “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将心比心。你别拿老百姓当外人,老百姓就不会拿你当外人。”李庆峰说,“从橄榄绿到藏青蓝,虽然身份不一样了,但军人的魂不能丢。我永远是人民子弟兵,永远要为老百姓办事。”

    他至今保留着军人的习惯,走路腰背笔挺,用军事地形学画地图,做事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在李庆峰看来,“只是换了身衣服,战场和冲锋的方向都没变”。

    今年有一次入村走访,李庆峰打了一辆出租车,路上司机忍不住问他,“你是不是当过兵”。

    “为什么这么说?”李庆峰问。司机告诉他,“因为你看起来不一样,你身上有那股劲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16日 07 版

冲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退役军人优待证有哪些功能
“双带头人”激活办学育人“双引擎”
我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参加联黎部队“猛虎-2021”系列演习
百名香港中小学校长代表走进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