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这条小河涌,可比之前美多啦!清澈潺流的河水,边上还种上了很多绿植和鲜花,每天饭后我都会和家里人来河边散散步呢。”家住大良红岗社区的陈奶奶指了指眼前的石洛涌笑着说。
红岗社区的石洛涌,曾被纳入“佛山市新增国家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清单”,如今鱼儿畅游、鸟语花香,居民们纷纷拍手称好。从“黑臭涌”到“美丽河”的“变形记”,离不开青年志愿者们的付出与努力——今年,大良团委联合红岗社区团委开展“‘河’你一起,扮靓河涌”志愿服务活动,并邀请顺控集团对河涌水质进行采样检测分析。
涌边的显眼位置,竖着一块“河小青志愿行动牌”,居民们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志愿者们每次辛勤付出的剪影和水质监测数据对比图,亲身感受到“以水兴城”的魅力。
青年志愿者们在河涌边忙忙碌碌打造美丽家园的景象,只是顺德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结合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顺德发布“菁治家园”行动计划,在全区选取10个村(社区)试点开展“菁治家园”建设,探索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三种模式”,通过“青年议事、青年协管、青年共建”美好家园,形成服务大局、具有稳定政治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品牌,以青春力量助力顺德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搭建“青年议事”平台 群策群力治家园
“北滘‘纷纷想’青年议事活动即将启动,欢迎各位青年报名参加,围绕身边事出点子,提想法!”嘀一声,刚刚毕业回到顺德工作的小宇收到这样一条消息。他坦言,此前没想过自己能参与村里发展规划的讨论,“他们很认真记录我们的反馈,结合我们的建议开展村里的活动,有一种为自己家乡建设出力的成就感。”
为解决村居青年参与治理“缺途径、无平台”的难题,“菁治家园”计划要求每个村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乡村“青年议事堂”,通过定期碰头、集中研讨、结对走访等方式,有序发动组织社区青年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围绕村居建设、村务要事建言献策。今年累计开展各类青年议事活动23场,首批试点之一的杏坛高赞村,目前已通过开展季度青年议事会,收集建言34条,为乡村道路美化、古建筑群活化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
此外,顺德团委还积极全面整合年轻党员、团员代表、青年企业家、非公企业青年、学校团组织负责人、退役复员年轻军人等青年力量,组成“青年观察团”通过发放“建言卡”“心声卡”、“需求卡”等创新方式,推动团代表服务青年“零距离”,打通联系青年“最后一公里”。
启用“志愿协管”机制 齐心协力管家园
身穿黑色小马甲,在村里穿街走巷,时不时拿手机拍下记录……这是社区网格员的身影。今年以来,这群“黑马甲”的身边,多了一群“红马甲”,他们就是网格助理员志愿者。改革推动了基层队伍的强化,“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引领536名青年报名加入了网格助理志愿队伍,协助专职网格员工作,开展城市管理与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巡查、上报和处理,协助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在乐从,上华村将网格与普法巧妙结合,开展“网格上华,青年共创”网格普法计划,通过组建菁英服务队,由队伍成员向居民普法,再以模拟法庭、身边小事普法直播等新颖形式深度推广,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创新“青年共建”方式 内外兼修建家园
“近年来我一直潜心研究文创产品,最近还在村里开设了专门的工作室,希望让左滩村优秀文创产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余可枫是龙江镇左滩村的一名青年志愿者,2018年获得左滩村奖学金后致力于社区教学,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通过将龙江“甘竹滩精神”等元素融合,设计出一系列具“左滩”特色的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传承”建设家园。
以余可枫为典型的广大顺德青年们,正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用自己的技能回馈社会,“废旧改园”“墙绘美园”的共建方式层出不穷。今年,容桂龙涌口村就组织5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汇龙组新住宅区闲置土地种上树苗菜苗,并由志愿者们每天巡查维护,还在菜地的墙身进行绘画,曾经的废旧宅基地已变成了一块块美丽的小菜园、小花园,充分展示龙涌口村的特色与风采,“家”的味道越来越浓。
顺德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措施,有序推进“菁治家园”建设,打造“一镇一品”,引导更多青年参与基层治理,让青年走进基层,让基层更加青春。
(数据、图片和信息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