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放着半瓶草莓酱,玻璃瓶上有手写的标签,角落里有一杯没贴商标的草莓奶茶。旁边的桌上,还有几袋试验失败的抹茶核桃仁。
说是办公桌其实更像是实验台。办公桌的主人——贵阳筑南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汤鼎是个热情、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时他会把试验场地扩大到家里的厨房。比如几个月前,他在家里熬了一锅粘乎乎的东西——第一次亲手做出草莓雪花酥。
草莓雪花酥、草莓奶茶、草莓酱,只是越来越长的“花小莓”草莓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这种小小的红色浆果承载着人们宏大的抱负。
当吴博士遇上草莓“老资格”
花溪区位于贵阳城郊,在以树多林密著称的贵阳,花溪的生态环境也是很出挑的。
冬天去花溪摘草莓,是贵阳人的传统。据说,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农户在花溪种草莓。冬日贵阳街头的草莓,也大都打着“花溪草莓”的旗号。后来花溪区每个乡镇都或多或少种有草莓,如今约有150家草莓园区。
农户多了,草莓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吴亨进记得,当时很多农户在公路边摆摊卖草莓,果子大小不均,还有人用违禁农药。草莓采摘园的环境也很糟糕,大棚外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在花溪区农业农村局负责草莓产业后,吴亨进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本区的草莓产业发展得更好。他考察过云南、四川的草莓产业,还跟邻县的水果产业做过对比。半个多月的调研后,他得出结论:花溪草莓没有品牌、没有特色。
吴亨进设想,花溪草莓要有统一的对外品牌、包装和售价,要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让人吃着放心,最起码不能有农药残留。他给花溪草莓取了个名字叫“花小莓”,作为区域公用品牌。
为了做这个品牌,吴亨进没少受到农户的嘲讽和抵制:他约农户开会,农户不来;去草莓园区检查,农户把门一关,说今天没草莓。吴亨进面对的是跟花溪草莓种植历史一样悠久的习惯。有的农户当面说:“你们什么也不懂,这是搞形式主义!”
吴亨进以前确实不懂草莓,他是一名基础兽医学博士,分管本区草莓产业后才开始研究这种蔷薇科的浆果。但他认为,不同学科都是相通的,就连草莓和兽医这两个专业也不例外。
在吴亨进面前,农户都是草莓老资格。很多人种了20多年草莓,不用打扫园区卫生,不用做农残检测,每亩地一年照样能赚两三万元。
吴博士说话慢条斯理、不急不忙,但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儿。他认准的事儿,必须得干成。
给草莓大户“洗脑”
吴亨进让每个乡镇推荐一名草莓大户,作为理事加入花溪草莓合作社,然后给这几名大户反复“洗脑”。
他邀请大户开会、自己掏钱请他们吃饭,还邀请一名种有机草莓的农户现身说法:经过有机认证后,草莓售价至少50元一斤,这比在路边卖一二十元一斤强多了。
几轮攻势下来,草莓大户终于动摇了。
花溪区农业农村局申请了专项资金,为加入“花小莓”的草莓农户统一做门头、立“花小莓”宣传牌、打扫卫生、发放草莓售卖车。花溪区区委、区政府还专门出台了《花溪区草莓产业提升发展工作方案》和《花溪区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一面是“胡萝卜”,另一面是“大棒”。吴亨进告诉大家:花溪区农业农村局要对花溪草莓的质量负责,一旦农户的草莓检测出农残超标,就会根据相应的标准,处以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的禁售。
去年“双十二”,“花小莓”品牌正式发布,这时共有30多家加盟农户。根据草莓销量推算,加盟农户接待的游客要多于往年。
这年“双十二”之后,剩下的草莓农户陆陆续续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如今150余个农户已全部加入合作社,附近两个区的农户也找到老吴,希望加入“花小莓”。
“花小莓”名声在外,还招来了“山寨品”。有人记得,有个区的农户把草莓摊位挪到花溪区,还做了个一模一样的宣传牌。
草莓鲜果受到认可,“花小莓”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但是按照经验,12月份草莓上市,口味最好、价格最高。春节过后,草莓价格就开始走低。尤其是到了五六月份,气温升高,草莓成熟得快,味道又不如前几个月,果子酸、个头也小,每亩地大约有几百斤卖不出去的草莓。
当初“引诱”农户加入合作社时,吴亨进就承诺过,卖不出去的草莓兜底收购。他得兑现承诺。
这次短板成了草莓
站在筑南商贸公司加工厂的防盗门外,就能闻到淡淡的草莓雪花酥的香味。
加工厂规模不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时,隔着玻璃看到两三个女工在包装雪花酥,隔壁的草莓冻干机没有运转。
另一个房间里,一个年轻女孩拿着平底锅,熬制黄油、巧克力等,尝试研发新的草莓产品。桌上是她半个下午的劳动成果:几颗冻干草莓裹着巧克力或糖霜,点缀着亮晶晶的糖珠。这样一盒网红产品能卖一两百元。
撕开一包草莓红茶,草莓的果香散发出来,茶包泡入开水中,果香茶香融合在一起。吴亨进说草莓和茶叶的配比是在贵茶集团一泡一泡喝出来的。
不论是制作草莓红茶还是草莓雪花酥等“周边产品”,都是为了消耗卖不出去的草莓。
汤鼎说,最初尝试过做冻干草莓,但这次短板成了草莓——花溪区的草莓不够用。
用冻干草莓做点心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他在自家厨房做出了草莓雪花酥1.0版,从晚上8点钟忙到半夜两点,做原味的、加可可粉、加抹茶粉,腰果、开心果、花生碎都充当过雪花酥里的坚果。
为了做出好吃的雪花酥,他们改进过好几次配方。雪花酥做好了拿到办公室或单位食堂,让大家评选,直到选出公认好吃的一款。
每天生产的几百斤雪花酥,除了在草莓园区售卖,还供应“花小莓”烘焙店、部分学校食堂和机关单位食堂。汤鼎还在筹划在一家繁华商场开家“花小莓”奶茶店,他在研究什么样的奶茶口味更受年轻人欢迎。
现在“花小莓”鲜草莓的采摘价已经涨到至少50元一斤,农户也各显神通,想办法吸引人气。
位于青岩古镇附近的萌宠草莓园主打“萌宠”特色,小牛、小羊、小兔、大鹅,让孩子们舍不得离开。黔丰生态草莓采摘观光园培育了几十亩高架草莓,草莓苗长在高约一米的架子上,成年人不必弯腰就能摘草莓,一台水肥一体机定时给草莓施水施肥。老板邱胜听在日本生活的朋友说,人们吃草莓时会蘸巧克力酱、蘸炼乳。他也让员工在每个游客的草莓篮子里放一小包炼乳和巧克力酱。
“花小莓”诞生刚一年,对于吴亨进来说,这份草莓事业才刚开始。目前花溪区农业农村局正在与贵州大学合作培育草莓苗,育苗成功后供应给加盟农户,就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草莓的质量。
现在还不时有人找吴亨进告状,请他主持“正义”:这家偷用违禁药品了,那家擅自杀价了。吴亨进认为,这就好像学生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作弊。
吴亨进说,草莓一年结3茬果,每结一次果,花溪区农业农村局都会到各家农户抽检一次,农户还要自行送检。他期望,以后农户种草莓能像用傻瓜相机照相那样方便,等未来制定出操作标准,农户一步一步照着做就行。到那时候,就没人作弊了。
在12月12日的第二届花小莓草莓采摘季开幕式上,不少“花小莓”加盟农户赶来现场“摆摊”。记者看到,他们的摊位上放着自家草莓的质量检测报告原件,草莓盒上印着二维码,扫码后可以看到这家草莓的产地、质量检测报告。
筑南商贸公司也摆了一个长长的摊位,草莓浓缩酸奶、草莓奶茶和草莓面包等新品开放试吃后,一会儿就没影儿了。
在花溪区政府的规划中,人们以后还可以参加花小莓课堂、到花小莓乐园玩。花溪草莓“变身”一年,面临的“可能”越来越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见习记者 焦晶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