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明月几时有”,与古诗词所言一样,我们肉眼所见的月亮也确实是亮白色的。但在北京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的高中生陈禹豪眼中,月亮的“皮肤”竟然像黑碳。
这是怎么回事?
一年多以前,嫦娥五号从月亮上抓了一把土回来,现在,这件事有了续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从这捧土里,发现了一个月球的大秘密:其实月亮比想象中活得更久。
研究发现,月球岩浆活动一直持续到距今约20亿年,这意味着,月球的寿命比此前推测的延长了约8亿岁。这一结论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年”演化历史认知的空白。
为了对这一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沉浸式”科普,中国青年报社、中科院科学传播局联合推出“前沿科学课”第二期《走进月壤研究现场,把“月亮”握在手心》。陈禹豪,是本期节目的科学揭秘者之一。
推开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月球样品超净实验室的门,几个方方正正的操作箱出现在眼前,每个箱子上还“伸出”了“胖胖”的长手套。箱里摆了几个小小的玻璃瓶。月壤就装在这些小瓶里面。
获得允许后,陈禹豪兴奋地贴近玻璃,连声感慨:“哇!这是我离月亮最近的一次!”接着他又发现:“这个月壤是黑色的,和我们看到月亮的那种白色不一样。”
科学家用于科研的月球样品,正是这样一小撮儿黑色粉末。但实际上,月壤的珍贵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从我国2004年开启嫦娥探月工程,到2020年嫦娥五号着陆在月球风暴洋西北处吕姆克山附近,才首次完成我国地外天体采回任务,终于拿回备受瞩目的1731克“月球土特产”。
但真正“戳中”陈禹豪内心的是科学家“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研究员杨蔚说:“过去十多年我们一直在准备研究月壤。你可以想象,如果你为一件事准备了十多年,当有一天你拿到样品的时候,肯定会非常激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晚上也在工作,很多人根本睡不着觉。”
“您很享受这个研究过程吧?”陈禹豪试图理解科学家。
杨蔚说:“对,这就相当于你一直磨刀,磨了十多年,就为了最后砍那一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