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全国工商联打出帮扶“组合拳”

为贵州织金“织”出致富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焦晶娴 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1月12日   03 版)

    离开织金县时,李洋心中充满不舍。2019年8月,在全国工商联办公厅任职的李洋来到织金县民族村挂职驻村第一书记,他称那时自己第一次“真正见到了贫困是什么样”。这里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的村民没钱去医院分娩,把孩子生在家里。两年里,他见证了织金翻天覆地的变化。

    位于贵州西部的毕节市织金县总人口数80多万,2018年年底还有7.61万人未脱贫。织金县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裂痕多、下渗大、存不住水,每到旱季,村民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打水。

    2018年8月,全国工商联提出在织金县做“五个一”扶贫捐赠,给每户捐赠一棵皂角树、一头猪、一头牛、一口水窖、一套危改房。截至目前,全国工商联在织金捐建水窖2000多口,解决了近1.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现在,不少村子有了新水窖,水窖旁边挂的牌子上写着捐赠者名称,有的是人名,有的是单位名。

    其实,全国工商联对织金县的帮扶长达27年。从1994年起,全国工商联就通过互派干部、公益捐赠、产业帮扶等形式,帮助当地谋发展;2009年以前,主要通过捐赠物资的方式,完善当地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2015年以来,为帮助织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工商联把重点放在产业帮扶上,引入龙头企业领办支柱产业、开设融资担保助农项目,不断探索创新帮扶模式。

    龙头企业给村里带来资金和技术,为村民致富按下“加速键”。在李洋挂职的民族村,一家企业投入700万元援建养牛场,现在11户贫困户每年参与分红,户均年增收4320元。还有一家集团投入80万元援建的福猪养殖场惠及贫困户20户,帮助户均年增收2000元。

    李洋发现当地的“倒毛鸡”有药用效果,于是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建成占地400平方米的繁育中心、散养基地60亩。为了让产品出村、出县,李洋通过全国工商联的影响力,请企业负责人做免费广告,帮当地村民打开了销路。

    现在,贫困户不仅能从集体产业中分红,还能在养殖场从事进货卸货、卫生清洁等工作。李洋认为,对于村民来说,“钱到手了比什么都踏实”。

    他发现赚钱的路子多了、收入来源广了,贫困户变得更有干劲了。过去,有的贫困户没有脱贫动力,来村里的合作社不好好干活儿,只是找个地方睡觉。看着周围的村民通过参与集体经济富起来了,那些不积极的贫困户逐步转变观念,经常到村委会询问有没有活儿做。

    驻村后,李洋为了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竞争力,还帮村里注册了“讨瓦寨子”品牌,销售本地初级农产品和少部分深加工食品。产品之一“桃雪雪”是把桃胶、雪燕和本地产的皂角米组合出售,既在县里开设的体验店和织金古城内的农展馆销售,也开淘宝店售卖。

    此外,李洋发现民族村有不少核桃树,但因村民不会打理,长出来的核桃个头小、品相差,100斤核桃卖不到100元。于是他带领村民,把普洱茶装进核桃壳里,做出一款“老树果果”核桃茶,还开发出刺梨茶,放在淘宝店和线下体验店销售。目前,这两款茶叶走高端路线,定价高、销量较少。参与加工核桃、刺梨的村民一天能赚好几百元。

    2021年8月,李洋结束挂职回到北京。他的同事李圣汉来到织金县,接过传递了27年的“接力棒”。前面的同事做出了很多成绩,李圣汉任挂职县委副书记后,感觉颇有压力。这20多年来,当地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条件都改善了很多,下一步该如何做?

    经过一段时间的座谈和走访调查,李圣汉决定从织金竹荪入手。之前他和同事就很喜欢买这种西南地区特有的菌类。织金竹荪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量、销量都还不错,但农民获利不多。

    李圣汉发现,县里的竹荪市场混乱、品质不一,很多商户互相压价,还有人把外地采购的竹荪当作织金竹荪卖。他走访时还注意到,当地人的品牌意识比较弱,至今没什么叫得响的竹荪品牌。

    从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入手,李圣汉确定了帮扶工作切入口。目前国家出台了关于食用菌的标准,但没有针对竹荪的标准。如果能够制定出标准,并要求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加工竹荪,产品品质就有保障了,也有助于培养当地人创造品牌和维护品牌的意识。李圣汉期待,未来织金能形成竹荪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织金县的另一支产业“潜力股”是皂角。李圣汉说,织金县如今是全国最大的皂角米集散地,当地的皂角种植也渐成规模,约有52万亩。

    2020年,全国工商联以织金县猫场镇龙潭村为试点,投资500万元建设皂角加工厂,投资1000万元改善了道路等基础设施。李圣汉的目标是把竹荪、皂角米等织金特产卖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进而销往海外,让这些特色食材焕发新光彩。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焦晶娴 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1月12日 03 版

为贵州织金“织”出致富路
持续落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不低于”政策
2021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
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开幕
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电话
图片新闻
每一朵雪花都温暖
2022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