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共青团基层改革进行时
国家海岸“搞活”基层共青团改革

海棠湾:让团组织“随时可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1月12日   02 版)

    6年多前,国家海岸海棠湾从海南省三亚市的一个镇变为海棠区。团海棠区委书记唐传林是这场华丽变身的亲历者。

    海棠湾绵延十余公里的海岸线上坐落着国内最大的单体免税店,分布着国内最密集的高端酒店群23家,大量青年旅游从业人员,每年要迎接数百万国内外旅游者。此外,海棠区因开发旅游业,形成了多个搬迁安置区,村民变市民,青少年事务需求激增。

    如何既服务好国家海岸内的青年群体和旅游者,又服务好辖区内的青少年群体,对仅有3个岗位编制的团海棠区委来说是个考验。

    在唐传林看来,为了“搞活”基层改革,让共青团“随时可见”,就要把握时代脉搏,主动作为。

    像许多地区的基层共青团“党建带团建”一样,团海棠区委找来了两大“帮手”:一个是海棠区委、区政府,另一个是活跃在海棠区的社会组织、志愿者。

    唐传林介绍说,海棠区的基层共青团能有效推动工作,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团海棠区委目前有7个服务青少年的工作项目,包括共青学堂、志愿服务岗亭、基层团建、禁毒、普法等。正是有了这些“青”字招牌,共青团慢慢开始在海棠湾“随时可见”。

    共青学堂是团海棠区委的一个“大手笔”。在用于安置搬迁村民的龙海社区核心地段,一幢3层小楼被建设成共青学堂。

    海棠区共青学堂联合党支部书记吴晓艺说,共青学堂所用场所原本是龙海社区的集体财产,经过团区委的争取,区委、区政府协调,最终被开辟为服务海棠区本地青少年的核心场所。

    在共青学堂,记者看到,楼道墙上标注着学堂的核心宗旨:为党培养红孩子,为家庭培养好孩子。烹饪功能室、美术书法室、舞蹈室、国学室、图书室等教室分门别类、精心设计,装修风格充满童趣。

    2017年社工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海南人吴晓艺,曾在深圳做社工。在了解到海棠共青学堂的人才需求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发挥所长,加入当地社工组织,并成为共青学堂的“总设计师”之一。

    吴晓艺说,共青学堂2018年开始试点运行,如今已有全职社工14人、志愿者10余人、兼职教师20余人,共青学堂已成为社区青少年的兴趣课堂。在龙海社区,共青学堂的家长微信群有480余人,龙江社区的共青学堂家长群有440余人,基本做到全覆盖。去年暑假期间,共青学堂的课程成为“抢手货”,“微信群里更新的课程基本‘秒光’”。

    据唐传林介绍,去年上半年,龙江、龙海共青学堂开设声乐、国学、美术、舞蹈、手工、烹饪六大兴趣课程及1个四点半课堂,新增生命教育、研学体验、红色文化、心理辅导等活动,共开展活动1497场,服务13835人次。

    此外,“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亭”是团海棠区委服务海棠湾旅游业的重要抓手。

    在海棠湾的人流密集区,团海棠区委建设了6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亭”,分布在蜈支洲岛旅游区、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三亚国际免税城、海棠广场、藤桥市场和南田市场。每个岗亭占地约10平方米,分别由志愿者轮流值岗,为来往的游客提供出行问询、失物招领、困难求助、手机充电等志愿服务。岗亭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让共青团“随时可见”,市民游客在接受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1月12日 02 版

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畅通困难群众“找政府”渠道
“文化小使者”石昊文的川剧梦
95后民警魏建力:用警务科技护卫首都
@大学生,请查收就业“大礼包”
宁波市青少年万人圆梦行动启动
海棠湾:让团组织“随时可见”
“科创飞地”引来人才活水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