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晨曦中,谢志林快步跳上货车驾驶室,插上钥匙发动汽车,边打开雨刮器扫去挡风玻璃上的薄霜边说:“走,送鱼去啰!”左右后视镜中是一片大约18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池。一年前的此时,他还在东江湖上,与船老大满载捕获的鱼儿,哼着渔歌奔向兴宁镇码头卸鱼。如今,他已成为送鱼的货车司机。
根据中央部署,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10年禁渔。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湖属于重点禁渔退捕范围。一年来,谢志林驾驶的货车与渔船之变,陆地养殖池与湖面网箱之别,折射了东江湖渔民生活的巨变。
649户渔民退捕
位于湖南郴州资兴市的东江湖,是我国“七五”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湖面面积160平方公里、蓄水量81.2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当地人称四百里东江湖,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湖南的战略水源地。
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尽快稳定东江水电站建设的6万移民,当时资兴市重点扶持网箱养鱼,曾出现“万口网箱下东江”的景象,网箱养鱼一度成为该市的主打产业。
谢志林是湖南农业大学函授毕业生,从2006年开始在东江湖创业养鱼。最初,他投资两三万元,在资兴市兴宁镇天鹅山村附近的湖面上放置了10多个5米见方的木架子网箱养鱼,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到了2019年,谢志林的渔业发展到10多口18米乘18米的钢结构网箱,这在东江湖还算不上规模最大的,但他也是东江湖产量最高的渔民之一。一口钢结构网箱养鱼近4万公斤。谈起养鱼高峰期的盛况,谢志林扬起嘴角说:“年收入上百万元不是‘吹牛皮’。”
正当这名“土大学生”事业飞扬时,一道“禁渔令”让他措手不及。根据国家部署,资兴市从2019年11月启动东江湖禁捕退捕相关工作,并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和渔民转产转型扶持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时任资兴市委书记黄峥嵘说,该市对禁捕退捕区域划分、补偿政策、捕捞权证、渔船网具回收以及奖补资金拨付标准和程序作出了规范性要求,全面依法处置“船、证、网”。严格按照“一调查、二评议、三审核、四公开”的程序,直达渔民家中、船上,做到不遗一户、不漏一人、不落一船,查清渔民、渔船和渔网底数后,推进船网回收处置,确保应退尽退、不留隐患。
“在东江湖与鱼打了一辈子交道,不让养鱼、捕鱼真舍不得。”渔民宋小仁说起拆除网箱、渔船上岸的情景时,眼里含着泪水。但是,渔民们也知道,东江湖鱼养多了,湖水恶化速度快,腥臭味实在太难闻。谢志林带头在禁捕退养协议上签字,告别湖上“打渔人”“养殖户”的身份。
该市还实施了两轮网箱退水上岸集中攻坚行动,开展了清船、清网、清江、清库退捕禁捕“四清四无”专项行动。到2020年12月,东江湖42万平方米养殖网箱全部退水上岸,649户兼业渔民全部退出捕捞,7.4万公斤网具、594艘捕捞渔船全部回收并公开处置,“万口网箱下东江”已成历史。
渔民“洗脚”上岸
“网箱退水上岸后,渔民突然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谢志林说,从事10多年网箱养鱼和库区捕捞后,他们只知道养鱼和卖鱼,年纪也有一大把,学习其他技术有些难。不过,想来想去,自己的优势还是在渔业。
同时,东江湖渔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和品牌效应。禁捕退捕后,东江湖鱼产量严重下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转型,他到资兴各乡镇考察符合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养殖的水源地,通过科学的检测和数据认证,在库区外的三都镇石拱村下水源找到一处场地。
自主创业之初,资兴市对渔业养殖基地的设计、土地审批、发改委备案、环保备案等手续一路“绿灯”,谢志林自筹资金建设10口18米乘18米的养殖池后就没有钱了。资兴市人社部门主动派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创业,并简化手续及时提供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给这名渔民解了燃眉之急,建成18米乘18米的钢质标准化养殖池29口、环保净化池1口全部投入使用,优先大量收购部分退水上岸渔民的幼鱼外,还投放各类鱼苗30万尾。
人生第二次创业也是背水一战,谢志林不敢有丝毫懈怠,对鱼苗种类的选取、养殖、防治等全程参与,只要一有时间就到互联网上、书本中学习查阅相关养殖技术,写学习笔记,不懂的地方请教市、乡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系统掌握养殖技术。
目前,谢志林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年产鱼50余万公斤,年收入近500万元,利润100余万元,安置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10人。他还向其他转型渔民传授规模化养殖技术,指导渔民科学养殖,替渔民解决销路问题。
45岁的退捕渔民樊传洪,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共6口人。他说,转产不能等、靠、要。到外地考察学习一圈回来,他还是对集约化养殖创业有兴趣和想法。在缺资金的情况下,资兴市人社部门给他提供创业无息贷款20万元,代缴养老保险15年、每年2000元,建成标准化养殖鱼池10口。目前,他们已对外销售鮰鱼两万多公斤,三角鲂1.5万多公斤,解决了7名困难群众就业。
“在外千般好,不如家乡创业好。”创业渔民李世兵说,东江湖禁渔后,他与妻子创办了一家兵古佬农庄,受到缺钱、缺客源等问题困扰。在资兴市退捕渔民政策扶持下,他家的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他的农庄还与资兴市白廊镇秀流村4户低收入家庭签订了用工协议,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收入,还资助了村里16名留守儿童。
不落下一个渔民
当然,并非所有的渔民禁捕退捕后都有创业的本钱和能力。他们的出路与生活保障在哪里?资兴市委书记杨理诚给出的答案是,为渔民量身定制“社保网”兜底,打出政策“组合拳”持续增收,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下一个渔民。
据介绍,在广泛征求渔民的意愿和诉求后,资兴市全力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服务”活动。比如,推出一户渔民一名产业工人培训计划,免费举办特种车辆驾驶、育婴师、烹饪、电商、家政、生态种养等技能技术培训班。同时,与市内各园区企业搭建求职交流平台,开发适合渔民年龄、技能水平的就业岗位,组织专场招聘会,实现培训与就业精准对接。
今年58岁的宋小仁曾在东江湖撒网捕鱼10多年,经常下午出船,通宵撒网,次日清晨收网归舟卖鱼。禁渔退捕后,当地政府给他补缴了社保,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让他负责东江湖环湖公路中6公里路面保洁,月工资2000多元。他每天早上6点骑着电动三轮车,从资兴市白廊镇江口村的家中出发,两个多小时完成工作任务。
“再工作两年就可以领到退休工资了。”宋小仁乐呵呵地说,他们江口村原来一起捕鱼的几十名渔民,经过技能培训都找到了再就业岗位。年轻一点儿的退捕渔民学到技能后有的自主创业,有的去外地打工,收入都比他高多了。“绝大部分退捕渔民都是原来水库建设过程中安置的移民,现在又进行二次转型转产,舍小家顾大局令人很感动。”杨理诚说。
据杨理诚介绍,资兴市把上级政策直接下达用到退捕禁捕渔民身上,在地方有限的财力中拿出资源给特殊的困难户重点扶持与补贴,全市目前共向退捕渔民补偿补贴资金1828.7031万元、社保补助资金1923万元、培训补贴5.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560万元,实现了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就业率、有培训意愿的退捕渔民参加培训率、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到位率4个100%。
全天候呵护生态
“嘀、嘀、嘀……”2021年11月26日晚上8点,资兴智慧渔政终端发出了联网运行以来第一条预警信息,并提示:在东江湖白廊镇水域内发现有疑似非法捕捞船只活动。执法人员迅速赶至现场,将非法捕捞嫌疑人抓获。
“东江湖水域面积广,河湖岸线长,给渔政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为此,资兴市建立健全了多部门、跨区域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统筹整合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生态资源、交通及相关乡镇参与的执法力量,在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开展日常巡查、专项巡查、联合执法等禁捕退捕专项整治行动。
除联合执法外,该市还建立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全面覆盖、不留空白,边界清晰、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县、镇、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将东江湖16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划分成39个网格细化管理。每个网格配备网格责任人、渔政协查员,负责在禁捕水域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三无”船舶、违禁渔具、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及时报告或处置,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网格单元或相关部门(单位)报告。
依托湖南铁塔公司已建成的大量信号通信塔,该市第一期在东江湖布设8个监控点位,探头可以达到两公里、3公里、5公里不同探测距离,再配上相控雷达,无死角覆盖湖面,所有监控点的画面全部传送到监控中心,实现对辖区内重点河流和水域24小时实时监控。
“真是鸟枪换炮!”资兴市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队队长黎剑辉说,1996年他参加渔业执法时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只有一条老式巡逻艇,自身安全都保障不了。东江湖禁渔退捕后,他们基层执法装备完全更新换代。目前,已配备50吨位指挥船1艘,公务艇3艘,执法快艇3艘,巡逻半径30公里的无人机等,建设规范的办公场所及办案流程设备,东江湖流域各乡镇也配备了专职执法车辆、无人机、执法记录仪、执法箱等装备。
东江湖上率先建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智慧渔政系统,实现对禁捕水域的全天候实时监管,并以“零容忍”态度打击非法捕捞。资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赛红说,通过重拳打击,查处的违规案件数逐年下降,典型“电毒炸”案发数目降到“零”。今年57岁的退捕渔民李满进不仅主动上交了渔船渔具,还第一时间加入了资兴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劝说周边的村民禁捕退捕,全面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社会氛围。
在东江湖禁渔退捕这场生态发展保卫战中,资兴构建了强大的“人防”“技防”两道防线,共同保护好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杨理诚说:“绿水青山鱼儿欢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成为东江湖新的底色与画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