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见地

运用革命歌曲提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

冯兵 周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1月25日   12 版)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抗日战歌、解放歌曲、红军歌曲等革命歌曲一直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备受群众喜爱。每一首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反复传唱中愈加完善和成熟。

    革命歌曲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革命、建设与生活实践,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性。如战争年代的《小放牛》《游击队歌》《东方红》,建设时期的《我的祖国》《翻身农奴把歌唱》等。革命歌曲激昂澎湃催人奋进,通过革命歌曲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仅行之有效,而且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革命歌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革命歌曲在帮助大学生回顾历史的同时,显示出巨大的历史号召力和感染力,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条件下创作的一首爱国歌曲,其歌词反复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深切拥护。这首歌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由内而外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革命歌曲有利于健全大学生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我们走在大路上》《红星照我去战斗》《游击队歌》《团结就是力量》,均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一首引起大学生广泛共鸣的歌曲特别是革命歌曲,比某些枯燥无味的单向度灌输式讲授要容易接受得多,可以起到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作用。不过,用好革命歌曲有几大注意事项。

    针对性选取歌曲。革命歌曲数不胜数,针对性选取歌曲是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

    对革命歌曲的歌词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运用。忽略对革命歌曲歌词的解读会使歌曲的运用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最终难以达到共情的目的。1923年,瞿秋白在《新青年》上首次发表《国际歌》译作,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一切”的思想,如:“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东北抗联歌曲《露营之歌》也是革命歌曲的典型代表,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艰苦战斗。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对东北抗联进行扫荡,迫使其西征,第一段歌词由此产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瓢泼大雨中抗联战士渡过松花江,“围火齐团结”,点燃篝火,围坐其间,口中坚定地传唱着“逐日寇、复东北,光华万丈涌”。每一首革命歌曲表现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只有通过对歌词的深入分析与有效运用来重温先辈的革命之路,当代大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实践,才能在思政理论课中学有所得。

    将革命歌曲与高校艺术活动相结合。当前各高校可结合思政课程,每学期组织开展革命歌曲传唱或歌唱比赛,汇编成宣传视频在学校官微或官网推送,在一些重要节日或纪念日活动上还可组织相应的红色晚会。

    在新时代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高校思政理论课应充分运用革命歌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实效,讲好红色故事,唱响峥嵘岁月,用革命先辈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引导他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

    (本文作者冯兵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周敏系该院研究生)

冯兵 周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1月25日 12 版

红色文艺作品进入思政课,如何种好“觉醒”的种子
时代命题鲜活融入大学生画板
运用革命歌曲提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