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位于琼州海峡的临高角和作为汕头港“咽喉”的德洲岛上的灯塔总是光芒四射,为航行的船只指引着航向。整个南海都亮着这样的“明灯”,通行的船只可以循着光的方向,找到前行的路。
这背后是很多“航标人”的努力。海上的航标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指示灯,给过往船只提供一定的指示,也保障着海上交通安全。灯塔就是航标的一种。
两代人接力守着一片海的夜晚。海口航标处临高灯塔管理员王健的父亲,把一生都倾注在守塔上,王健也作了跟父亲一样的选择。
作为德洲岛灯塔的“守塔人”,汕头航标处航标工黄泽霖已经在这座“孤岛”上坚守了30年,其中有20个春节,他都在这里为过往的船只“点灯”。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海区导航中心高级工程师郭旭在到广州的13年里,只在家过了3个春节。当其他家庭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郭旭正盯着整个南海的航标监控系统,时刻监测着整个南海的航标运转是否正常。
今年春运,他们继续在自己的岗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一生守一塔
在海南省临高县北端三面环海的岬角上,矗立着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临高灯塔,王健与父亲已经接力守了它52年。
爬上82级螺旋台阶,用清水对22米高的临高灯塔进行全方位清洁,其中包括清理掉支撑灯塔350条钢杆上的盐雾,以及用羊皮纸仔细擦拭牛眼透镜灯器上的小飞虫——王健每天的工作是从这些开始的,整个流程需要花2-3个小时。
到了傍晚,随着灯塔亮起,灯塔的光芒瞬间延伸到远方。作为琼州海峡西口重要的助航标志,附近的商船、渔船、游艇第一时间接收到的信号或者看到的灯光都来自它。
每天晚上,王健都会起来三四次,确认灯塔是否亮着。到了第二天早上6点,他又准时起床,重复前一日的工作。
王健说,“20年来,一直都是我一个人守着临高灯塔。”在此之前,王健的父亲王光民已在这里守了32年。从4岁开始,王健就跟着父亲到塔上玩。他记得,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父亲只能从村里挑淡水去清洗灯塔。
同为守塔人,黄泽霖的工作内容与王光民相差并不大,主要区别是黄泽霖坚守的德洲岛虽然距离汕头的东海岸仅1公里,却是一座四面环海的“孤岛”,几乎没有外来人员,与家人沟通不易。目前,德洲岛上信号依然较差。有时候,他与家人打电话,一句话需要说很多遍,家人才能听到。
夜晚,黄泽霖偶尔站在岛上眺望,岛对面总是灯火辉煌,距岛10多公里处有他的家。
孤独是守塔人的常态。每当这时,黄泽霖就会让自己忙起来,比如修路,给灯塔补油漆。他说:“一个航标灯就是一个坐标点,有了坐标,也包括人生的坐标,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我们的灯塔灯标涂色鲜明,让船舶航行时,一眼就看到。”
在守塔的30年里,黄泽霖已经把一个灯塔送到了“退役”。1992年11月,黄泽霖刚到德洲岛时,这里使用的还是6.6米高的旧灯塔,开灯需要人爬上去上链条,上一次亮5个小时,每天需要上3次链条,灯塔才能持续发光到天亮。冬天的最后一次上链条大约在深夜3点,不论是下大雨,还是打雷,都要去。
最初,岛上发电靠柴油机,吃水全靠去山下的一口井挑水,山路也没有铺设阶梯,很不好走,往往会有一半水洒在路上。因为广东天气炎热,买回的菜常常放不住,黄泽霖和队员常吃的都是腌制的鱼和肉。
旧的灯塔已经完成了使命。1997年,汕头航标处在旧灯塔附近建了一座高22.8米的新灯塔,灯光射程达18海里。黄泽霖说:“与原灯塔相比,射程增加了1倍以上。”
随着技术的发展。灯塔已经实现了自动控制,日落而亮,日出而熄。
台风和雷暴中的“逆行者”
“我们的工作是日复一日地重复。”这是王健和黄泽霖对他们工作的共同描述。然而,当台风等极端天气来临又是另一种情况,他们就变成了“逆行者”。
2005年9月26日凌晨,台风“达维”登陆海南。台风过境后,整个临高县断电7天。灯塔无法通电,这意味着夜晚临高角的海面将陷入一片漆黑。于是,王健打开了备用灯,保障船只正常航行。
在台风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已经退休的王光民就顶着大风赶到灯塔,和王健一起加固灯笼的门窗、检查线路,并让王健每隔1个小时爬上摇摇晃晃的灯塔检查1次,但台风的影响实在太大。在停电的几天里,王健和父亲都守在岛上抢修灯塔。
在王健眼里,父亲把这座塔看得像他的儿子一样,甚至是比生命还重要。王健说,自从父亲开始守这个灯塔,“他什么都不顾,只要顾这个灯塔。”
2001年,王光民退休时,强烈要求儿子回来值守临高角灯塔,他说,叫谁来他都不放心。
现在,王健也像护着自己的儿子一样护着这座塔。有时候,他觉得这座塔也像是他的朋友,有什么事到塔上喊一下就好了很多。
台风是守塔人绕不开的挑战,但黄泽霖已习以为常。他说,“最怕的是打雷。”
2003年的一个中午,黄泽霖正在岛上做午饭,突然一个惊天大雷打下来,岛上的差分台和电路都瘫痪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黄泽霖一直在思考如何防雷。虽然岛上的防雷措施一直在改进,但每年还是会有设备因受雷击而损坏。
2014年,一场更大的雷把岛上控制系统的3个电脑都打坏了,同时,这对正在岛上值班的人来说,存在巨大的生命威胁。
当即,黄泽霖就提出了新的避雷方案,跟主管部门申请后,2015年,施工人员按照黄泽霖设计的图纸进行改造。2015年年底后,岛上的设备一般情况下不会因受雷击而损坏。
“身居一室,纵观千里”
无论是临高角,还是德洲岛的灯塔,都在郭旭和南海海区导航中心团队的集中监控之下。
春运期间,南海海区导航中心将集中监控南海海区的3108座遥测遥控航标、11座差分台和远程完善性监测站、254座AIS基站,并通过7×24小时值守,确保这些航标正常运转,保障船只的航行安全。
南海是台风特别密集的区域。仅2021年,就有10多个台风经过南海,每次台风过境,会对一些航标产生一定的破坏,或者造成航标漂移或漂失。
最近,南海的航标统一安装了北斗芯片的遥测遥控设备。用郭旭的话说,就是每一座航标都安装了“中国芯”。在值班室,郭旭和队员就可以查看每一座航标的状态,做到“身居一室,纵观千里。”
“一到这个岗位以后,就没有正常的节假日,甚至是正常的作息。”郭旭说,团队里面成员多是85后或者90后,有人怀孕时仍在值班,一值可能就是两个通宵。总是冲在第一线的队员张瀚斌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春节来了,琼州海峡西口岸的船只也将有所增加,王健加大对各项设备的检修力度;德洲岛的船只将会增加近1倍,黄泽霖也加强了巡视和检查,确保每一艘经过的船都能循着光的方向前进。
郭旭也曾在航标值守的一线工作,他说,不少“守塔人”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坚守就是几十年,保障灯塔发光,保障船舶的航行,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我们虽然绝大多数时间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值班室里面,但可以看到整个南海水域所有的航标,为南海海域每一座船的正常导航服务,这个工作虽然简单枯燥,默默无闻,但是很重要。”
今年春节,这个团队的10个人仍将坚守在值班室里。过年的时候,一般只能给家人打视频电话。当看到陆地上万家灯火亮起,海面上船只平稳航行,他们觉得很值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