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防爆车进入巷道,洞口外的光亮一点点消失,漆黑的巷道里只剩下两道红色的轮廓光指引着方向——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到井下实地探访有着“世界综采第一队”之称的青年团队,如何在一天内满足1027万人的日用电需求。
上湾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临近春节,上湾煤矿综采一队的采煤青年仍然坚守在岗,这支80人的主力开采队伍平均年龄37岁。他们一个个技能满点,操作着各类智能化设备开采煤炭,做好能源保供工作。
在巷道中行进了40分钟后,记者来到距离地面130米深的井下,这里是一处正在开采煤炭的工作面。伴随着检修器具的碰撞声和井下现场特有的油脂味,巷道顶部细密的水幕,将车辆行驶过后扬起的一层灰尘滤下。
经过狭长的通道时,记者看到一处工作台里放置着十几台电脑。综采一队的冀宏波介绍,这是智能矿山的一部分,从显示器上能直观看到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也能通过电脑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如今下井不再是体力活,更多的是精细化的脑力劳动”。
1998年出生的田军腰间别着改锥、钳子、扳手等十几种常用工具,肩上还搭着一根安全绳。他步伐极快地穿梭在采煤工作面,一边走一边检修液压支架。
田军摘下面罩与记者交谈,脸上有汗水。2020年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后,学习采矿工程专业的田军,来到上湾煤矿工作。在老师傅的带领下,认真肯学的田军很快就上了手,“简单的设备维修我差不多都能搞定”。
在上湾煤矿井田绵延6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特厚煤层,地质储量达14.17亿吨,是极好的火电动力煤。综采一队生产班班长呼永刚介绍,目前正在开采的工作面煤炭储藏量高达1800万吨,足够一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使用10年。
为了开采特厚煤层,最大限度回采煤炭,上湾煤矿启用了世界上最大的井下支护系统,实现特厚煤层“一口吞”。记者看到在上湾煤矿大采高工作面,126个总重量超万吨的液压支架一字排开,组合成一把巨型的“保护伞”。支架的臂膀支撑住8.8米高的顶板形成开采区,底部有煤炭运输系统,支架的另一端则连接行人通道。
支架上臂护板可以配合采煤机的推进展开和折叠,保护巷道的安全。呼永刚操作着重达225吨的采煤机,将煤块快速粉碎,并从煤壁上剥离下来。
2018年,当时29岁的呼永刚切出首个8.8米采煤工作面,刷新了世界煤炭行业的纪录。为了开采特厚煤层,需要重新定制相匹配的采煤机、支护系统等相关设备,这些设备也都成为“世界之首”。
呼永刚记得,第一次见到比自己高好几倍的采煤机时,“我有点害怕,担心掌握不了,毕竟是一个全新的设备”。经过不断的磨合,呼永刚逐渐达到了“人机合一”的状态,他每一刀的误差不会超过5厘米。
综采一队一天平均能开采5万吨煤,相当于70年前,全中国半天的煤炭开采量,这些燃煤发成的电足够1027万人使用一天。
2021年,神东煤炭集团商品煤累计完成19792万吨,较2020年同比增长4.8%。完成能源保供任务的背后,是13座矿、28支采煤队、11个选煤厂的上万名一线工人三班倒,全天候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冀宏波是一个“矿三代”,他的爷爷、父亲都在神东煤炭工作了一辈子。他印象特别深的是,每周五,“黑不溜秋”的父亲都会接上自己去洗澡。父亲用洗衣粉涂抹全身,再用刷子在身上使劲搓,褪去黑色的皮肤变得通红。
“我当时对煤炭工人的印象不太好。”冀宏波说,母亲也常告诫他说,“你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和你爸一样”。
2012年,即将从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时,冀宏波面临着留在外地工作,或者回到上湾煤矿的抉择。他从和父亲的聊天中了解到,煤矿已经由粗放式的体力劳动变为精细化的机械操作,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采煤一线的大学生占员工半数以上。
经过一番考量,冀宏波还是决定到上湾煤矿工作。在这里,他感受到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感、荣耀感、使命感。他曾带着父亲来矿上参观,看着高大挺直的液压支架支撑起的煤炭“长城”,看到高速运转的皮带载着煤块直通地面,“我爸羡慕坏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