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青年学子到一名青年创客,来自上海的何嘉经历着《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纵深实施,也享受着《规划》落地带来的实惠。
2002年,何嘉来上海学习建筑,4年前他在上海联合不同专业背景的伙伴,一起在新华路街道的社区探索社区营造,创立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目的是要用有创造力的方式联动社区里面的资源和人,为更美好的社区愿景而共同行动。”
2021年,团上海市委实施活力创城,推出创新汇智团品牌项目。作为落实《规划》的重要举措,项目聚焦青少年创新发展阶段中的关键萌芽阶段,关注青少年身边的创新实战场景,联合相关的委办、企业社会组织等,努力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和人才服务工作。
了解到这项工作后,何嘉团队非常激动。“这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新方向,我们要打造青少年家门口的创新实验室。”他说。
在他的设计里,这是一个集共学、实践、孵化器、社区服务等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创新实验室可以让青年从社区的旁观者向积极的行动者转变。
为帮助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做成这件事,团上海市委协助团队与各委办、街道团区委沟通,并积极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协同,将新华路街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项目中的重要部分交给他们。
“我们团队的名字叫作大鱼,并不是说我们很大,而是希望汇聚起更多有着相同想法的小鱼,形成合力。我们很庆幸遇到了共青团,它让我们向成为大鱼又前进了一步。”何嘉说。
在全国像何嘉一样,受惠于《规划》落实的青年并不在少数,在海南省创业的高冰冶就是其中之一。
高冰冶来自辽宁省,受自贸港政策感召来到海南创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海南本土特有的陈符林糟粕醋推向全国。
“《规划》落实工作的开展和自贸港建设,为青年干事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团海南省委青年发展部副部长唐林说,海南共青团依托落实《规划》要求,与全国各地共青团一起共商共建中国青年筑梦大道、青少年动员引领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青少年活动平台和世界青年交流的窗口。
在高冰冶的创业过程中,共青团的关心无处不在。他借助海南共青团组织青农品牌打造活动,广泛接触各领域专家,使项目在品牌设计、商业模式、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
除了创业,青年就业也是《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成为各地共青团的重头工作。
“从实习、求职、就业、入职,技能培养,团组织每一步都在我的身边。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我想一定是安全感。”来自江苏的徐嘉栋说。
在校期间他就通过团南京市委组织的实习计划,进入江苏南京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在这里,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毕业和就业实现无缝衔接”。
此外,为了让青年得到切身获得感,深圳市宝安区更是拿出“真金白银”改善青年所需,据团深圳市宝安区委副书记丁艳介绍,当地在青年优先发展方面提供了很多利好政策。如2025年宝安区将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8.7万个,筹措公共住房8万套,实现青年众创空间80家,建设篮球场足球场100个等。
“青年的幸福感获得感,随着我们服务项目的落地不断得到提升。”丁艳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