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北京,位于前门书香世业文化街区,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却异常火热。
在这里,专家学者、团干、新兴青年群体代表从四面八方赶来,在线上、线下相遇,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为纲,共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青年让城市更有活力。
规划实施5年,“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这一阶段性目标已在“十三五”收官之时基本实现。作为规划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各级共青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可想而知,各级党政相关部门给予的支持显而易见。上海更是走在队伍前列,从不同角度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城市青年发展新路子。早在2003年,上海就制定了《上海青少年发展规划(2004-2010)》。
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基本框架、政策出台都已就位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推动规划更加走细、走实?一个关键点是,青年主体地位显著提升。青年不光是规划的实施对象、规划的受益者,更是规划的参与者、推动者,比如很多地方在征求规划实施意见座谈会中邀请各领域青年到场,广泛听取青年意见;有的地方在相关评估时邀请青年来打分、评价,青年的“用户体验”得到重视;最新推出的“一分钟聊‘青年理想城市’互动微调查”,更是搭建平台,让青年主动发声,让青年作为城市建设者为城市建设搭梁立柱。
政策制定者和推动者让青年参与感提升,城市也让青年更具获得感。北京市为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提供歇歇脚、喝喝水的“加油站”,让他们感受城市的温度。北京外卖小哥代表常凯整日奔波于繁忙的城市中,就想踏踏实实在这个城市赚钱,希望遇到困难、出了问题时能够有一个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组织。最近几年,团组织让他的这一期待变为现实,他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温暖。“在城市有了家的温暖、归属感。”常凯觉得,这是自己和这座城市的一种双向奔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青年让城市更具活力,这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在千千万万个努力之后,一种切切实实的获得。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