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种子飞向天空,鸟巢上空的夜被绚烂的烟花点亮。
伴着激情乐章,杨朔丞同学在鸟巢外的服务岗位上许愿,度过了难忘的20岁生日。
“冬奥开幕式刚好和我生日在同一天,挺惊喜的,对我来说是一份特殊的礼物,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时候。”他说。
2月4日,期盼已久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惊艳开幕。
在立春时节邂逅,青年演员和北京冬奥城市志愿者像一片片雪花,温暖凝聚在鸟巢,用精彩的演出为冬奥喝彩,用志愿的热情为冬奥服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由90后、00后组成的青年群体,有很多人和杨朔丞一样的,和冬奥有着不解之缘。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冰雪之约已经开启。
身着不同服饰的年轻人跳着“行进式广场舞”为开幕式热场,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将现场的气氛点燃。
北京城市学院的张佳仪在鸟巢“起舞”。这一刻,她的心情激动又温暖。
张佳仪的父亲是北京市公安局特勤局的民警,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以前我还小,不太能具体体会到那种激动的心情。”如今,这对父女变成了“战友”,“备场化妆的时候,我还见到了正在巡查的爸爸,他走到我身边悄悄说了声‘加油’!”有了父亲的陪伴,她对演出自信满满,“我的笑容一定自信又灿烂!”
来自清华大学的热场演员与冬奥的缘分颇深。
清华大学化学系直博生曲清韵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常务副队长。2008年,清华大学44名同学组成北京奥运会升旗手志愿者队伍,与赫赫有名的三军仪仗队的成员并肩,在6个赛场的颁奖仪式中承担升旗任务。
曲清韵被清华前辈的卓越风姿和奥运事迹深深吸引,也在心里装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期待可以参与冬奥会的相关工作。如今,期望变成了现实,她用更活泼、热烈的表达方式站上了冬奥的舞台。
灯火璀璨、光影流动,鸟巢里洋溢着青春气息。
清华大学的李润凤在去年5月圆满完成了冬奥测试赛“相约北京”系列赛事首都体育馆颁奖仪式的升旗任务,“颁奖仪式采用横杆升旗的方式,看似简单,但背后我们对升旗装置与流程细节反复磨合了很多次。”
李润凤永远记得,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她有幸作为本科生代表向总书记表达了中国青年在冬奥舞台向世界展现风采的决心。开幕式上,李润凤用行动兑现了诺言。
当100名青年代表伸出双手,将五星红旗传递,当国旗仪仗队将红旗迎风升旗,这个被网友称为“没有表演,但却直抵人心的”升旗仪式,让开幕式引导员、北京师范大学学生郭思雨差点落泪,“祖国的繁荣昌盛在先辈们的努力下一点一滴汇聚而成,我们这代年轻人才有机会站在鸟巢的中央,看着奥林匹克圣火神圣点燃,向全球人民展示中国的青春力量与青年风采。”
约3000名演员共襄盛会,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青年一起行走在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的象征意义已经被传递得淋漓尽致。
“我是北京冬奥开幕式数千名演员之一,也是数千名演员中的唯一!既代表我的祖国土库曼斯坦,也代表北大青年。”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土库曼斯坦、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系的20级博士生撒普尔兴奋地说。
更厉害的是,撒普尔还为“绿色冬奥、科技冬奥”奉献智慧,他与导师共同参与的“零上高品质动态人工造雪和储雪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项目成功应用于国家速滑馆滑冰场。
2021年,作为北京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爱丽克斯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信中,习主席呼吁我们青年一代勇敢发声,促进人民民心相通。”爱丽克斯在开幕式上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表演,她期待着,“能够成为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桥梁。”
鸟巢外,不少观众被志愿者的热情服务暖到。
“欢迎大家来参加冬奥会开幕式,鸟巢请往前面走。”观众入场前,疏散集结岗位的城市志愿者用亲切的招呼声提前点燃了观众的情绪。
引导开闭幕式观众进场和离场,看似平常的语言和动作,志愿者们练习了很多遍。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唐甦记得,开幕式彩排首次迎接观众入场,虽然脑海里早已想好动作和台词,但小伙伴们“僵在原地放不开”,她勇敢地向前跨出了第一步,“您好,我是城市志愿者为您指引,前面就是鸟巢入口。”没想到,唐甦的话匣子一打开,身边的同学纷纷化身“气氛组”活跃起来,手势从单调的指导变成了与观众挥手互动。
四川人唐甦今年读大二。她说,服务冬奥是大学阶段的愿望之一,这也是她选择来北京上大学的重要原因,“当志愿者的心情是急切的,多累都值得。”唐甦在开幕式的服务中拿出了更多激情,获得了不少观众的点赞,“我们将自己的热情和善意传递给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将这份能量回馈给我们。”
开幕式结束已是深夜。奥林匹克塔的正下方,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志愿者卢佳欣正在引导观众有序退场。在鸟巢奋战了很多天,有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
卢佳欣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急转弯的拐角,这里设置了用来分离人流的桩子。一次彩排结束后,天下着雪,路上结了冰,几个志愿者一边不断地提醒观众们“注意脚下安全”,一边举起手机照亮。人流渐渐大了起来,为了保障安全,志愿者们拉起双手,筑起“人墙”保护通道,避免拥堵发生。
“我们手拉着手,那种温暖从心底油然而生,这就是志愿者团结的力量。”再次说起这一刻,卢佳欣的声音里传递出些许感动。
清华大学硕士生汪子奇也感受到了“团结”。四年前,他是平昌冬奥会志愿者,4年后,他的身影出现在了鸟巢。“疫情之下举办冬奥会很不容易,开幕式上,所有人的力量编织成同一个纽带,所有人的付出传递着同一个希望,所有人的光彩凝结成同一个梦想,才会让所有人共同迎来同一个春天。”
每一片雪花都温暖,每一种冬奥缘分都特别。
从2008到2022,志愿者的精神薪火相传,北京林业大学的志愿者苏泉从哥哥那里接过了“接力棒”。来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146名志愿者服务在鸟巢,在寒冷的冬日里走出了夏日的激情。
清华大学志愿者刘以诺与奥运的缘分很深,申奥成功的2001年,他出生于北京,在全民迎奥运的氛围中长大,亲眼见证了奥运会给祖国和首都带来的变化。“眼光放长远一点,等我老了回忆往事,一定也会为自己这段‘双奥’经历骄傲自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尚君 叶雨婷 王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