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2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徽州农夫”许学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王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2月08日   07 版)

    许学超 

    扫一扫 看视频

    虽然已经过了丰收的日子,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南屏村七约农场的空气中仍然飘散着稻米香。不远处的黟县县城里,占地2100平方米的崭新的七约米酒酒厂建成了。这些景象背后,是一群年轻“新农人”创业奋斗的印记。

    几年来,85后许学超带着一帮小年轻脚蹬胶靴、头戴草帽,晒稻子、打理稻田、酿米酒、开展研学,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线。许学超也被称作“徽州农夫”。

    许学超家乡在安徽铜陵。2008年,他从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去了江苏一家企业销售农药。那时候他觉得做农业收入少,社会地位也不高。

    一次,许学超和同事出差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地沟油生产点,他们拨打了举报电话,这件事给了许学超很大的触动,他想,能不能为食品安全做些什么?比如生产出生态、绿色的农产品。

    2015年,许学超辞职回乡,召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了黄山脚下的南屏村,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土地和空气”。他们承包了20亩土地,以契约的方式,让农户按照有机方式种植大米,并建立了“七约农场”,主打环保、绿色、有机、零添加的生态种植理念。

    许学超说,七约谐音“契约”,包含自然、真实、专业、合作、分享、感恩、博爱七重含义,“古徽州人和徽商都重视契约,我们想延续这种精神,做到不用农药化肥,传播零添加、有机、生态的农业理念,带领乡亲们致富”。

    但开始并不顺利,农场的有机理念和当地村民的传统思想有冲突。七约农场坚决排斥一切化肥工业产品,耕地、插秧、除草都坚持人工工作,村民质疑:“不用化肥,哪来的产量?一群大学生,什么都不懂。”

    第一年秋天,七约农场的一亩田产量不到500斤,比使用化肥的少了一半。顶着村民的质疑,许学超坚持有机稻种植,并承诺用高出市场价两至三倍的价格收购村民的有机大米。一有空闲,许学超就和村民学如何用牛粪、菜籽饼、红花草肥田,许学超则教村民们生态农学知识。

    第二年秋收,亩产量增加到700多斤,这次的丰收打消了村民的质疑,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七约。

    许学超发现,虽然有机稻产量见涨,但在销售市场上竞争激烈,他又把主意 “打”到米酒上,“徽州自古就有做米酒的传统,用有机稻米做米酒附加值高”。

    在邀请专业酿酒技艺传承人指导后,许学超和团队根据不同品种的稻米,陆续研发了多个米酒产品,2017年研发出“七约醇香米酒”,2018年“七约红米酒”上市。

    2020年父亲节,许学超推出新款米酒产品,名为“陪爸爸喝一杯”。“我家乡在铜陵,来到黟县创业以后,在家乡当木匠的父亲也辞去工作,来帮我打理家庭农场,这款米酒包含了我对父亲的感恩之情。”他说。当年,七约的米酒销售额突破500万元。随着销量越来越高,创业团队新建了一座酒厂,将产品拓展至20多款,还设计了让年轻人喜爱的包装。

    如今,七约团队人员架构也愈加完善,现有20多个员工,许学超也加入了黄山市青年企业家协会。

    1996年出生的汪淑芬是今年新加入的员工。她之前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她坦言,自己曾想过返乡,但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和农田打上交道,许学超团队的创业故事深深吸引了她。汪淑芬负责电商销售,对接客户,还得干客服的活,事情虽然繁杂,但她觉得很有意思。“团队创意理念正吸引更多人。”汪淑芬观察到,公司招聘时,很多外地青年被吸引,公司新进员工里,就有人来自安徽马鞍山、阜阳、六安,还有一位员工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

    在南屏村,许学超还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妻子邵如意。作为一对“新农人”,他们的故事被当地村民称赞为世外桃源里的爱情。

    七约农场在生产生态稻米和米酒产品的同时,还办起耕读学堂,在研学中传播徽州传统文化。夏天,许学超带着城里来的孩子去稻田插秧,去菜园摘蔬菜,去山上看茶叶,秋天则带着年轻人看稻田音乐会,去田里读诗。“大自然很美,我们希望在扎根乡村的同时,带来更多新理念,让更多人看到这里,为乡村振兴奉献一分力量。”许学超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王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2月08日 07 版

“AI图像修复”照亮走失孩子“回家的路”
当预制菜加入年夜饭阵营
​“徽州农夫”许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