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驶进约12公里长的八达岭隧道时,5G信号依然稳定流畅,这是近日发生在全球首条5G全覆盖的“智慧高铁”——京张高铁上的一幕。
这趟高铁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有了稳定的5G信号,就可以在车上实现直播,向全球传递冬奥画面。
长期以来,隧道的网络信号覆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想实现5G信号连续、稳定、无缝覆盖更是难上加难,但有一群人做到了。中国铁塔北京市昌平分公司总经理兼延庆分公司总经理郭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临危受命”“天窗时间”“攻坚克难”等词语来形容这一次冬奥会“通信保障大决战”。
从今年1月4日起,一直到3月31日,中国铁塔延庆分公司建设项目经理张海元和同事每天都会对京张高铁、冬奥场馆等附近的铁塔基站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检,确保冬奥会网络信号的稳定。
一个地区想实现信号全覆盖,需要建设相当数量的信号基站。一些冬奥5G基站建设是从零起步,其中部分区域地貌复杂、空间狭窄、通信网络覆盖基础薄弱,特别是地处延庆的海坨山。
保障冬奥会信号的基础设施不少都是张海元和同事通过“开荒”建起来的。他记得,刚到海拔2241米的海坨山时,那里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冬天山上阵风甚至高达12级,气温零下40℃,极为特殊的条件给基站的选址和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号覆盖,很多基站要建在海坨山高处。一个普通的三管塔重约8.5吨,如果用车运器材,有可能出现连车带人一起被困在山上的情况。张海元说:“山道崎岖不平,山路地质复杂,光施工就报废了10多辆车。”此外,遇到一些荆棘小路,基站设备只能通过人拉或者用骡子往山上驮,最初保障基本通话的两个基站就是这样建起来的。
然而,隧道内不能立塔建基站,如何实现高频段的5G信号覆盖?中国铁塔北京市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高级经理李志欣表示,对于这一问题,当时全球还没有可借鉴的方案。但公司立下了“军令状”,“这块硬骨头必须尽快啃下来”。
当前,隧道内一条条不断延伸的黑色电缆就是李志欣和团队找到的解决方案,它们就是5/4英寸低损耗漏泄电缆,采用分段耦合技术,通过把电缆挂在隧道壁正对车窗的位置,向车窗内均匀稳定地发射信号,让隧道内的5G信号更均匀、损耗更低、覆盖距离更远。同时,为了解决信号在传输中衰减的问题,隧道内每间隔约500米,会安装一种名叫RRU的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增强,保证隧道无论多长,都能有稳定的信号。此外,隧道口附近还建设了场坪站,可以实现隧道内外信号的无缝切换。
时间回到2019年年底,一场“5G建设大会战”拉开帷幕。中国铁塔从接到会战任务到完成只有不到两个月。因为要在一条正在运营的铁路上组织施工,且每天施工时间固定在夜里0时至4时的“天窗时间”进行,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郭至成了居庸关隧道5G建设大会战的“攻坚尖兵”。
最多的时候有上千人同时施工。郭至记得,为了赶进度,调集了2000多台发电机到施工现场,同时把北京、河北和天津等地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集合起来。“这个事必须干好。”郭至每天跟着施工队一起进隧道,不断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要成功。即使是隧道内的一个小夹子,他也会盯着工人一个个钉紧了,“如果夹子钉不紧,垂下来,列车时速350公里时,电缆线有可能被刮下来,一打到车上,那就是严重的事故”。
为了实现在冬奥动车组上进行高清直播,向世界传递更好的冬奥声音,一场“5G网络升级大决战”在2021年年底拉开了帷幕。2021年12月27日,历经40天攻坚克难,项目组完成了京张高铁沿线5G网络优化升级任务。“任务非常紧急,必须按时完成。”李志欣说,随着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的上线,这趟列车将高铁、5G、超高清视频直播技术三大中国“名片”合为一体,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也为世界贡献了5G建设的中国方案。
虽然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很快便会驶离那段隧道,但每次路过那里,郭至都会跟女儿说:“这是爸爸‘战斗’过的地方,真的特别自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