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你,是否也做过一个“枪战梦”?就像穿越火线、和平精英等射击游戏所演绎的那样,你控制的角色正在枪林弹雨中自如地穿梭,将各种著名型号的枪械收入囊中。而当游戏照进现实,你是否想象过,“想打什么枪就打什么枪”的梦想未必只存在于虚拟世界?
在《强国课堂》第三季中,试枪员王涛,向青少年们揭开这个很多男孩梦里出现过的职业的神秘面纱。对一支新枪来说,试枪员既是“首席体验师”,也是“最严监考官”。能百步穿杨的王涛,选择了每天能打上千发子弹的试枪员这一职业。
---------------
我是重庆建设工业集团的一名试枪员,与枪打交道是我的本职工作。跟士兵不同,我的任务是在枪械出厂前检查并发现枪械的问题。有人称我们为“检验枪械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
从研发到批量生产,一支枪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顺利通过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射击的考验,才能达到出厂的标准。我和同事们主要从两方面评估手中枪支的质量:精准度与可靠性。测试精度时,我们通常两人搭班,一人负责打靶,另一人则负责调校。每发出4枚子弹,我们就需要计算一次合格率,以保证击中点始终位于合格区域内。所谓可靠性,指的就是枪支在射击时不出现卡壳、卡弹、空弹、空仓挂机后坐能量不足等现象。要想尽可能规避以上的情况,就需要试枪员们在成百上千次试验中及时发现与修正。
除本身质量过硬以外,一把合格的枪支还要能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实地作战中,士兵们难免遇到潮湿、泥泞的土地,倘若不慎将枪支坠入浑水,河沙便会进入弹夹。当士兵们再次上膛时,便极易出现卡壳的现象。千钧一发的战斗时刻,这样的意外情况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因此,试枪员必须多次在河水中试验枪支,确保每一发子弹都是实弹。不光是“河水实验”,高温、低温、扬尘、淋雨等环境因素都是出厂前不可或缺的测试环节。
子弹出膛只消一瞬间,而我们的职业生涯却是由无数个这样的“一瞬间”组成的。在外人看来,打枪或许很“酷”,但当它成为一种职业,便对试枪员的身体和心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几年前的一场野外竞标,我顶着毒辣的太阳,举着12.7mm口径的狙击步枪,连续打了好几十发子弹。子弹出膛的片刻,枪支会向后产生反作用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坐力”。面对如几百公斤重物冲撞的力度,我也只得用肩膀硬扛。那次射击后,我回到单位便止不住“哇哇”地呕吐,后来被医生诊断为轻微脑震荡。除了要有强健的体魄,试枪员也需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后坐力的作用下,枪支上面的瞄准镜可能使持枪人的眼睛受伤。我们必须要克服这种心理恐惧,把枪抵实、抵牢、抓紧。
靶道旁,我们风雨无阻,经常一站就是一天,最少也要打上几千发子弹。仲夏时节,我们趴在被烈日炙烤过的地面上射击。如注的暴雨天里,即使肩膀被磨破了皮,我们也必须咬牙坚持下去。有差距就有奔头,比起体肤上的折磨,打不出好的数据才更让人难熬——这是和我一样的许多试枪员们心中的信念。
人们常说,武器有两幅面孔。它可以是正义的使者,用来保卫祖国、抵抗外敌;也可以是邪恶的化身,造成无休止的冲突、流血和杀戮。8年的朝夕相处,在我心中,枪早已不只是单纯的工具,更像是我靶场上的战友、工作里的同事、灵魂上的伙伴,是我的一份情怀与热爱。
(王涛口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宛霏、实习生 张桢桢整理)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