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节,我邀请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一起赏月,看看这是我们心中的月亮。”2月15日,到火星“出差”已久的@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张与月亮的自拍照,“送给地球的小伙伴们”。祝融火星车还感谢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中国青年报》,“让两个这么可爱的好伙伴在火星陪伴我,送给我这份特别礼物!”
祝融火星车是“天下共元宵”网络公益传播活动的“神秘嘉宾”之一。当日,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百度公司、嫦娥奔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安踏集团发起了这项活动,微博提供传播支持。在“天下共元宵”页面,海内外网友可在AI(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一起绘制有关月亮的画作,向亲友送出元宵卡,在网上共度元宵佳节。
“清风明月两相如,又是元宵一岁除。天上火星连广宇,人间探索星光灿。”网友“山外有山人外有仙儿”发布了一张“火星的月”图片,并注明送给祝融火星车。
今年元宵节适逢北京举办冬奥会,正在冬奥会闭环内忙碌的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小萨马兰奇,百忙之中也通过“天下共元宵”页面制作了元宵卡,他选择的是“西班牙的月”。AI不但完成了这幅画,还生成一首诗:欢声笑语迎新岁,锦绣山川换旧颜。满月圆时人不寐,元宵佳节乐无边。
小萨马兰奇将这张元宵卡,送给“亲爱的中国人民”。
他的父亲、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生前为中国重返奥委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时,萨翁曾应邀到中国青年报社与130名中国青少年对话。萨翁极为重视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如今,小萨马兰奇用线上互动的方式,与父亲遥相呼应。
科学意义上的月亮只有一颗,每个人心中的月亮则各有不同。
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来的中国第一张全月球影像图为素材,国际奥委会委员小萨马兰奇先生欣然画了一幅月景图。
过去两年多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阻隔,很多人无法旅行或与亲友见面,但是“天下共元宵”H5页面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全球的月亮。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了这次活动,在微博上,#我们一起画月亮#话题的阅读量超过6000万,一度冲上热搜榜。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一幅幅月亮图不是由人类绘制的——参加者只需在“天下共元宵”活动网页中输入想看月亮的地点和要送给的人,AI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完成一幅画作,还可以凭借语言生成能力即兴“赋诗一首”。
比如输入“北京”,AI能够联想到“长城”“群山”“冬奥会”等知识,将这类元素体现在画面里。输入“埃及”,画作中很可能会出现金字塔。
“还真的挺好看的,挺有印象派的味儿了。”一名网友说,他要把“上海的月”送给一位叫“刘欣”的朋友。另一名网友则想看“呼伦贝尔的月”,并把它送给一位叫“清风”的朋友。
“同一个地球,共一轮明月。”短道速滑世界冠军韩天宇和台湾青年徐旌庭、香港青年蔡展鹏等在视频中表达了同样的祝福。
据记者了解,正在冬奥会赛场上的奥运冠军们也将绘制月亮、录制视频,陆续向网友送出祝福。
演艺明星李斯丹妮、杨迪、孔雪儿 、papi酱 、祝绪丹 、魏大勋、哈妮克孜、代斯等用不同方式邀请网友一起画月亮。演员、歌手王一博在视频中表示,“祝每一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朋友们元宵节快乐,愿大家多喜乐、常安宁,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富强!”
有一张元宵卡,是来自“全军海拔最高哨所的元宵卡”,它寄托着新疆军区和田军分区某边防团河尾滩边防连上士班长杜海兵对远方妻子郑晓辉的思念。12年如一日,杜海兵在海拔5418米的哨所中保卫边疆、守护和平。那里海拔5418米,比珠峰大本营还高出218米,哨所驻地高寒缺氧、四季冰封,强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照射,因自然环境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禁区。今年元宵节,杜海兵特意绘制了这张“边关的月”,连同“山川万里同辉映,共庆人间团聚年”的诗句,送给妻子。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绘制了他创作生涯中最快的一幅月亮图。他特别强调,要送给“所有喜欢冰墩墩的网友们”。
当下,冰墩墩“一墩难求”,曹雪手上也没有冰墩墩了,他的儿子也想买到冰墩墩。他希望在团圆的节日,冰墩墩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温暖。
冰墩墩也是此次“天下共元宵”活动的神秘嘉宾之一,祝融火星车把它的形象带到了火星上。中国青年报微博发布的一张与此有关的海报,被网友誉为“世界名画”。
在地球上,曾进入过“天宫”的航天员陈冬在北京航天城绘制了一幅月亮图,他想把“航天城的月”送给全国青少年朋友们——在月圆之夜,航天员用一个简单的举动在青少年中播种飞天梦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芮心月女士想把“北京的月”送给全世界所有的小朋友。她表示,“我们期待为所有儿童重绘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无论他们身处何地,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每一名儿童的权利。”
中国青年报社负责人介绍,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将运用AI技术,根据所有参与者的作品数据,绘出大家共同创作的图画,并将把它送给相关机构以及与中国奥运渊源很深的小萨马兰奇先生。
至于最终的画是什么样子,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的每一位参与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林洁 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