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1家全国学会在中国科协全委会上联名发布《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倡议科研从业者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各类学术不端和出版失范,保障我国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不端和出版失范问题对我国科技界的健康良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比如,有的学科领域存在利益纽带和攻守联盟,发表了一些人情稿、关系稿。再如,篡改数据、弄虚作假、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抄袭剽窃等现象依旧存在,搅浑了科技界的一池清水,也让很多科研工作者无法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开展研究。
《公约》倡议科研从业者共同遵循四条要求:遵守科研活动规范,确保研究成果真实可信;恪守出版伦理道德,确保论文撰写诚信规范;严守论文评审要求,确保出版过程客观公正;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确保论文发表真实可靠。
中国科协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机构,联合数百家全国学会共同发起倡议,有利于凝聚力量和形成共识,协力推进我国学术诚信和科研伦理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公约》提出的这些要求,对科研活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全链条覆盖,有利于明确科研活动中什么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等问题,为厘清科研规范提供了准绳。
科技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核心议题。近些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猛,无论是论文发表数量还是专利申请量,在全球都处于领先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排名第12位,近几年排名连续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科技原创力不够,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科技领域仍然存在“卡脖子”问题,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如果学术不端和出版失范问题大行其道,那么就无法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科研工作者唯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学术贡献,才能为实现科技强国作出实质性贡献。
目前,科研工作的运转主要依靠以同行评议为核心制度的行业自律机制,论文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出版人员等科研从业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因此他们的自律至关重要,任何一方不遵守规则都会带来连锁反应。
很多学术不端和出版失范问题之所以发生,同相关人员不了解规则、缺乏培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为此,要以《公约》发布为契机,将相关要求纳入研究生培养、科研从业者入职培训之中,加强有关学术规范和科研伦理的宣传教育,提升科技界的自律水平,共同抵制各种学术不端和出版失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约》仍然是倡议性的要求,还没有形成法律法规的强制效力,也无法对科研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规定。对于各类学术乱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要加强学术调查和监督,对违反学术规范和科研伦理的行为坚持零容忍并严惩不贷。如此,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带来的困境,推动科技界良性竞争、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