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2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共享火箭”为卫星提供“拼车方案”

一箭22星!中国航天打破历史纪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2月28日   02 版)

    “5、4、3、2、1!点火!”2月27日11时许,文昌航天发射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金黄色的烈焰从火箭底部喷涌而出,长征八号火箭托举着22颗卫星腾空而起,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即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祖国万岁”“长八加油”……发射场沸腾了!文昌沸腾了!发射场外围的观看场地上人山人海,人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相机的快门声响个不停。

    这次发射,是长征八号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战,也是今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开局之战,更是文昌发射场的商业航天首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射成功,商业应用示范效应显著,成功开辟了我国商业航天通往太空更加宽广的天梯。”

    “一箭多星”极大压减发射成本 意义重大

    所谓“一箭多星”,是指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多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技术。与传统的单星发射相比,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火箭运载能力,提高发射效率,降低发射成本。

    不过,这种发射技术很难,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这些年,美国SpaceX公司用猎鹰九号火箭多次“一箭数十星”地发射部署星链卫星星座,其单次卫星发射数量令国人震惊,同时人们也期盼着我国能够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2015年,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首飞任务中,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当时我国“一箭多星”纪录。如今,中国航天人再次创造奇迹,“一箭22星”刷新中国“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

    此次发射的长征八号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2020年12月,长征八号遥一火箭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4.5吨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担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长征八号遥二火箭此次发射,是新一代运载火箭2022年的首次飞行。

    长征八号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介绍说,与遥一火箭相比,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两个助推器。

    “自成功首飞到遥二火箭完成总装总测、具备出厂条件,研制团队仅仅用了1年时间,这要归功于火箭所采用的模块化、组合化设计思路。”陈晓飞说,早在研制伊始,设计人员就充分兼顾了火箭不带助推器的状态,并将其纳入遥一火箭的考核包络中。此次发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极大压减了发射成本,商业应用示范效应显著。

    火箭跳“芭蕾” 卫星释放如“天女散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说:“一次要将22颗卫星安全顺利送达目的地,可以说星箭分离中长征八号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终22颗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

    他告诉记者,研制人员首先要解决“乘客”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梳理卫星的结构形式、任务需求,创新设计了一款3层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为每颗卫星安排舒适的“座位”。之后,在试验过程中对卫星的安装操作顺序及布局位置进行了调整,确保卫星从“上车”到“下车”全过程安全。

    这22颗卫星,分离时会不会发生碰撞,进入预定轨道飞行时会不会发生碰撞?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于龙介绍,卫星到天上后要离开箭体,在这个过程中,卫星的动力源和解锁方式会有一些偏差,不是想象中的静态安装位置在哪里,分离过程中就一定在这个范围内不晃荡,“某些时候,这些小偏差会使得卫星与卫星之间距离缩小,威胁到箭体的安全”。

    根据卫星的不同分离机构,设计团队结合实际卫星布局位置,对所有的箭体和卫星偏差进行多轮仿真计算,让各卫星之间保留一定的近场分离过程中的动态间隙,保障近场分离安全性。

    “卫星数量越多,分离出去后在轨道飞行碰撞的风险就越大,远场分离安全性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轨道设计师李静琳说,分离速度、分离方向、分离顺序是影响卫星后续运动轨迹的关键因素。但在卫星数量如此之多的情况下,要将22颗卫星错开,避免两两卫星之间干扰,对设计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李静琳说,设计团队计算分析每颗卫星运行的轨道参数,最终采取了12次分离动作,依次将22颗卫星逐步分离出去,并通过不断调整末级箭体的姿态,实现不同卫星的分离方向调整,确保各个卫星近远场安全,让22颗卫星安心“下车”。

    开启共享火箭“拼车”新模式

    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同时还是一发“共享火箭”,其搭载发射的22颗卫星,分别来自7家研制单位。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形象地称这种全新共享模式为“拼车方案”,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发射服务,门槛大大降低了。

    他告诉记者,由于是共享发射,需对接多家用户单位,协调工作成倍增加。面对研制过程中用户迭代更新、方案反复等困难,研制团队持续开展方案调整、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未来,人类进入太空的需求越来越大,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改变发射场流程、缩短火箭研制周期迫在眉睫。”肖耘说。

    现在,长征八号火箭总装最快是23天,但总装后从天津厂房运到发射场,还需要进行火工品安装、单元测试等工作,周期长。肖耘说,如果在发射场旁就近建设总装测试厂房,把发射场测试和出厂测试合二为一,火箭总装、测试后直接就到塔架上准备发射,能够节省一系列测试、检查、转运的步骤,极大压缩火箭在发射场的周期,适应未来市场对长征八号火箭快速发射的需求。

    据他透露,经过长征八号火箭团队的努力,目前,海南总装测试厂房已经开始施工建设,发射工位也正在论证过程中。届时,有望7天实现一次长征八号火箭发射,一年或将发射50枚火箭。

    “这支队伍非常有韧劲,有战斗力,有一往无前的精神,碰到任何困难都能积极应对。”肖耘说,从2020年12月首飞至今,长征八号火箭团队用14个月的时间,在充满未知风险和挑战的路上披荆斩棘,让大家看到了中国航天未来可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2月28日 02 版

宁夏海原:移民新村牛棚育出鲜蘑菇
香港约80%民生必需品由深圳供应
团湖北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召开
团广西区十四届九次全会召开
团河南省十五届二次全会召开
团中央书记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二〇二二年第一次集体学习
一箭22星!中国航天打破历史纪录
云南:乡村振兴呼唤青年医生
来自农村 为农村建言
踔厉奋发 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