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3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关注2022全国两会——

两会融入00后思政大课堂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罗希 程思 实习生 舒天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3月04日   07 版)

    即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李荣祥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来自西南地区的应届毕业生,将竭尽所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回大山。“我从贵州的大山里来,在上海读书的这些年,家乡和东部地区大城市发展的差距让我触动很深。所以我一直比较关注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议题,毕业之后,我还是想回到贵州,投身家乡的建设,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已经直博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张远鹏更为关注教育改革方面的议题。在他看来,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让本科生有更多机会选择科研导向更强的专业方向。“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奖学助学政策,作为班长,我曾和院系的老师一起探访过几名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同学。值得高兴的是,他们也确实在这方面得到了补助。”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2022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青年将有哪些美好新期待?为了探究大学生的所望与所向,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85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共回收1228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82.41%受访大学生关注全国两会,其中,22.64%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关注,该数据相比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2021年同期的调查提升了8.74%。

    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共同富裕成为聚焦点

    受访大学生期待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就业创业(68.89%)、教育改革(53.83%)、共同富裕(44.06%)是受访大学生最关注的3个议题。

    “工科专业出身的我,总被卡在简历审查的第一轮。”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杨紫琳今年大四,站在毕业的岔路口,一心想要从事传媒行业的她,被裹在所学专业和就业规划的矛盾之间。正因如此,杨紫琳格外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与就业相关的话题。她希望看到有关就业中专业歧视的解决办法。“在单位招聘时,能否不只考虑专业的匹配度,改革考核机制,将个人技能、履历作为参考标准之一。”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们开展社会实践做了很多调整,也不断加强疫情防控保障,就业实践始终是一以贯之的重点。”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一学生刘蒴果,同时也是学校团委双肩挑的辅导员,需要服务于全校社会实践有序开展。在她看来,就业价值观引领,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题中之义。“今年全国两会,我对政府工作报告里推动大学生就业的部分依旧比较关注。国家导向就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努力方向,一方面是为了谋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更是要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去,引导更多同学通过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树立‘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价值导向。”刘蒴果说。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议题也受到了全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在相关议题中,64.17%受访大学生期待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63.19%希望丰富乡村工作机会,58.39%认为应加强乡村地区的人才吸引力,52.61%表示可以发展适合乡村经济的新职业,51.30%希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39.33%认为加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很重要。

    “如果回到家乡,则意味着我的薪资水平将和自己的预期相差太大;如果去经济发达的城市,就要远离父母,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吴亚坤对两会中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议题非常关注。吴亚坤希望区域协调发展得到更多重视,当地政府能够出台更多好政策吸引青年人回到家乡。在她看来,只有积极的人才政策才能吸引青年人才返乡,进而促进当地发展。

    读研究生期间,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李荣祥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茅石镇人民政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深入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基层工作。“我也有关注到‘逐步放开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这个代表建议。”李荣祥认为,放宽一些领域的年龄门槛能降低年轻人焦虑。

    勇立时代潮头、关注两会建言

    受访大学生愿做推动社会进步“新引擎”

    “如果咱们毕业后自己创业的话,在场地、政策上会有什么新支持?”“大学科技园以后怎么建?”新当选上海市闵行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上海交大学生杨新宇,最近忙着与同学们共同学习闵行区人大会议精神,了解调研同学们的诉求与建议。作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级致远荣誉计划直博生,杨新宇在履职尽责的“初体验”中,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小到大都在电视新闻里看两会,今年成为一名区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杨新宇关注到,如今,同学们对教育改革、就业创业等话题有更多关注,也有更深层次的探讨,“不仅仅是停留在‘观望者’视角了”。中青校媒调查显示,超过40%受访大学生有向两会建言的愿望。

    在“2022年青声@全国两会”网络建言征集活动中,杨紫琳将自己关于“专业歧视”的建议写了进去。据相关报道介绍,此次网络建言征集活动累计11万名青少年参与,提交有效建议5040份。杨紫琳希望自己的建议能成为5040分之一。

    刘蒴果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愈加重视通过互联网亮出观点态度,积极地参与建言献策。“依托前期参与社会实践的调研成果,我和实践团同学们通过‘2022年我为全国两会捎句话’建言通道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刘蒴果说。

    就读于浙江海洋大学的沈思澄就灵活就业相关议题给出了建言。她认为,新鲜又灵活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让青年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但目前灵活就业还存在很多阻力和风险。”沈思澄表示,灵活就业在户籍限制、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我认为社会一方面应该提高精准就业帮扶,拓展就业空间,为青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需要简化和优化就业流程和手续。”作为浙江的一名大学生,沈思澄表示浙江省前段时间发布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贷款”政策让她印象深刻。“该项目为青年创造了新的能动力,鼓励更多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创新、创造,对于青年在灵活就业中找到新机,具有深刻意义。”她期待有更多相关政策落地。

    今年2月,吴亚坤也通过媒体开通的两会建言频道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发声。建言中,针对前不久拐卖妇女儿童的社会热点,吴亚坤提出提高对拐卖妇女儿童,以及强奸、性侵行为两类犯罪行为的量刑。

    吴亚坤期待未来在两会建言征集的设置上可以多一道反馈流程:“更完善的反馈机制,发声人得到正向反馈,从而让更多人都愿意发声,敢于发声。”

    以文化自信、体育强国为半径

    受访大学生愿与国家绘制文体发展“同心圆”

    冬奥会带火了大江南北的冰雪运动,也将青年对文化自信、体育强国相关议题的关注提升至新高度。中青校媒两会调查发现,文化自信(43.81%)相关议题在大学生聚焦点中位列第四。66.53%受访大学生关心如何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66.53%希望丰富文化活动供给;57.08%认为应当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鼓励文化产品创新(54.97%)、增强文化产业扶持力度(46.01%)、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分配(41.69%)、抵制低俗文娱产品(38.84%)亦是受访大学生的关注点。“现在同学们对国内的好山好水有更多热情了,我也期待两会上能有更多推进乡村文旅事业发展的讨论和举措,让更多游客走进我们黔西南,了解多彩的民族文化。”李荣祥说。

    “我们可能不能成为谷爱凌,但也能成为助力国家文体事业的一分子。”2022北京冬奥会后,沈思澄对于全国两会中“体育强国”的议题颇为关注,在她看来,国家文体事业的发展与青年由衷的民族认同感息息相关。她期待更多关于高校加强体教融合、加强青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出台:“例如创新改革体育教学手段,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和支持青年发展体育俱乐部、联合教育部门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竞赛和培训体系等。”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的杨卓凡提到,可以尝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运动打卡云联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每日完成运动指标。”

    2020年年底,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董志豪发起成立了交大冰壶协会,旨在带动更多同学参与体验冰雪运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今年全国两会,董志豪最为关注的便是国家将如何推动后冬奥时代的冰雪经济一直“燃起来”,以及如何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课堂。“扶持中国智造冰雪装备、培养冰雪运动人才等等,我看到今年有很多代表委员都在关注冰雪运动,这些一定能推动冰雪运动产业更好发展。”董志豪说。

    担任北京大学滑雪队双板队队长的张远鹏介绍,北京大学滑雪队、冰壶队、冰球队及相应的协会都在“冰雪热潮”下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北大还举办了冬季运动会和北大杯滑雪比赛。我们协会也致力于向普通同学,尤其是一些很少接触冰雪运动的南方同学普及相关知识。”张远鹏非常期待全国两会中体育发展相关的议题,“我们发现其实有很多同学对冰雪运动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只是苦于季节和地域限制,难以体验参与。”他期待未来推出更多可供模拟冬季运动的体育设施,例如滑雪机、模拟冰壶等,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的发展。

    对于杨紫琳来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更像一堂生动的社会思政大课堂。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吴亚坤同样认为,两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发展的契机。“通过关注两会明确国家发展趋势、了解民众关注的焦点,能够进一步开阔我们的眼界。这种前沿观察式的社会认知,正是一直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急需的。”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罗希 程思 实习生 舒天楚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04日 07 版

两会融入00后思政大课堂
“互联网一代”开启新节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