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3月06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给教育最接近人的一环减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3月06日   07 版)

    2021年8月27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双选会大厅,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场招聘会现场,一名手持简历的应聘者。据介绍,北京市逐步推进实行“双减”政策,市教委协调组织各区教委认真研制教师招聘工作方案,积极拓展招聘岗位,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始终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教育改革这一重大命题上。从课堂到大会堂,20年来,他用一份份来自基层的调研和建议,持续为教育事业发展鼓与呼。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双减”是教育领域最热的话题。参加今年两会时,周洪宇带来了5份针对“双减”的建议,核心都是“减负增效”,旨在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周洪宇抓住了“一减一增”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学生从沉重的课外负担中解放出来了,但作为“双减”主力军的一线教师,身上的负担却更重了。

    基层教师是教育系统“直接面对人”的环节,关乎教育大局,直接影响“双减”工作的落实效果。周洪宇提出,减负对教师和学生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过重的职业负担制约着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受影响的还是孩子。

    “一天几乎一刻也闲不下来”

    近年来,全国和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始终关注“给教师减负”。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要求清理、规范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随后,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拿出“教师减负清单”,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发布。为落实“双减”,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发展课后服务、延时服务、作业管理等。在调研中,周洪宇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学生负担的确明显减轻,教培市场规模有所收缩,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这同时意味着,教师需要为工作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再次引发各方关切。

    “双减”意见要求,“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等。一些学校反映,教师工作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一些班主任、骨干教师与学校管理干部负担过重。

    天津市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从教近30年,在他看来,要评估“双减”执行得如何,先要回答教师“想不想、要不要、好不好”的问题。作为天津市人大代表,他在各学校调研走访时,听到了不少一线教师的心声,了解了他们的压力,部分教师还面临生活难题。

    他举例说,班主任一般早上7点到校,傍晚6点半下班,回家后再买菜、做饭,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很多人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0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对班主任而言,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生在校午餐,他们还要负责看护学生午饭,“一天几乎一刻也闲不下来”。

    一些年轻教师曾对媒体倾诉,“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一些教师不得不面临晚上七八点钟以后到家、自己的孩子无人照顾的困境。

    “减负清单”之外,隐藏负担依然存在

    周洪宇介绍,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中小学教师被计划、总结、表格挤占了太多教学时间,甚至有教师说只有1/6的时间用来投入教学”。截止到本世纪初,教师的工作负担主要来自学生的学业。

    近年来,随着教师内部诉求和外部需求的变化,他们更累了。在地方,教师常常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于是有的乡镇政府将教师纳入管理体系,并安排不少与教学工作毫不相干的社会工作。一些需要“深造”的教师忙于各类培训、考核,而教师奖惩规定政绩化、数量化、非专业化、行政化的倾向更增添了这个群体的压力。

    近年来,上述情况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关注,但现有的教师减负政策还未获得社会全面支持和参与。截至2021年2月底,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列出“清单”,尝试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然而,“减负清单”之外,隐藏负担依然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此减彼增”、减负的“度”把握不准、“减负清单”实施的监督力度不足等现象。

    例如,某些省份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减去了应付教育系统外检查的负担,但针对教育系统内部的检查,情况基本没有实质性变化,使减负效果不明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增加了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如填报大量学生及家长健康信息、传达上级疫情防控要求等。一些学校要求学生在入校前上传本人及同住家长的健康码、行程码,由教师逐一核对、提醒家长填报及帮助纠错等。

    教师和学生都要“解放”

    教师减负,解放了教师;学生减负,解放了学生。周洪宇认为,教师减负是为自身质量的大提升作准备,也是为学生高质量发展铺路。“双减”格局下,中小学教师减负提质要把握好“减中有增”“增中提质”的大方向。

    考虑到当前教师的实际需求,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建议,为教师做“减法”。

    民进中央建议,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包括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以及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可探索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等。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适当增加教师编制,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得到有效激励,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等。

    周洪宇也建议,依据校情试行“弹性上下班制”;校社合力,探索“延时服务”的多元模式;做好教师子女的托管工作,减少教学之外工作负担等。

    他更呼吁,学校管理上要切忌形式主义。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书育人,不要盲目攀比,而要关注教育本身。“无意义的活动不开展,意义不大的少开展。”周洪宇认为,帮教师做好“减”法,而非“加”法,给教师营造一个不浮躁的、安静的工作环境,这样教师才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教学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06日 07 版

“双减”,期待先“破”后“立”
教培“转身”,找回教育本质
给教育最接近人的一环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