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3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狮子山下 粤港同心

——“我”的医疗援港抗疫日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3月14日   02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香港警察的招手致敬、小女孩的鞠躬道谢、香港市民的手绘贺卡、志愿者的点赞“比心”……内地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逆行”而上的1个月里,付出的是汗水辛劳,收获的是认同、谢意。

    2月19日,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派遣的第二批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经深圳湾口岸赴港开展重症研究、治疗和核酸采样检测等工作。

    来来往往的香港同胞记住了医疗队员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情真意切地道出一句句:“唔该晒(多谢)”。路边经过的私家车里,有车主默默给队员比出“加油”的手势。无论冷雨还是艳阳天,队员们一日无休,及时到场、快速检测,只盼香港早日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

    忙碌之余,负责核酸采样的医疗队员碎片化地记录下近1个月的感受。短短一两分钟的核酸采样,架起了风雨中连接内地医护人员与香港市民的“心桥”。

    无处不在的谢意

    医疗队是冒雨连夜抵达香港的。气温骤降、冷雨纷纷,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队员被分到马鞍山游乐场,负责核酸采样。

    香港的核酸采样需要鼻、咽拭子一起检测,一些市民对鼻拭子十分紧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司徒妙琼已是第二次“出征”香港,上一次是2020年。此次她主动请缨出征,希望凭这几年的抗疫经验,为香港扛过第五波疫情贡献一分力量。

    司徒妙琼在日记里写道:“一位香港女市民第一次来测核酸时很害怕,做鼻拭子时,我把拭子前端0.5厘米放入她的鼻腔,并询问她感受,可以接受后再放进0.5厘米,停一会又放进0.5厘米,循序渐进让她有心理接受的过程,最终顺利完成了核酸采样。”每次采样工作结束后,针对一些市民关于饮食、居家防护、科学防控、疫苗接种等方面的问题,司徒妙琼会习惯性地介绍相关知识,并给出建议,“能用专业知识帮到大家,我很开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唐春苑在日记里写道,很多香港市民特地从其他地点赶过来做检测,检测完仍不忘对医疗队竖起大拇指点赞。“虽然不能握你们灵活纤细的双手,但是我体会到了你们的轻柔和熟练,感谢你们!”一位40岁左右的女士做完核酸后,突然送给医疗队一张她自己手绘的卡片,图案是戴着口罩的“冰墩墩”。接过这张卡片,看见上面用中、英文写着“谢谢你”时,大家非常感动。

    2月23日,香港的天气终于放晴。来排队做核酸的市民明显增多,一天忙碌下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嘉敏正走向返程大巴车时,耳边突然传来温柔的声音:“唔该晒(多谢)你们啊,辛苦。”迟缓了两秒,王嘉敏回过头,看到一对母女。“真系唔该晒(真是多谢)你啊!”小女孩突然半鞠躬道谢,不知所措的王嘉敏只能连忙摆手说:“唔使唔该(不用谢)!”

    在王嘉敏看来,核酸采样对于护士来说,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对于不同时期、不同人群,操作的意义都不一样。“对于要办理住院的患者,它是一张入场券;对于上班一族,它是支撑家庭经济的凭证;对于这个时期的香港,它更是安居乐业的大前提。小女孩和她妈妈的眼神,更加坚定了我的使命感。原来,我并不复杂的一次检测,可以带给她们如此的感动。”王嘉敏说。

    支援香港期间,医疗队每天两点一线辗转在酒店和检测场地。短短15分钟的车程,队员们看着安静的街道没有记忆中喧闹,可爱的笑容在口罩底下与人相见。大疫情下,小口罩里,能体会到每个市民很渴望回到以前的样子。

    “市民的肯定,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大家一起加油吧!”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疗队员在香港元朗凤琴街体育馆进行核酸采样,一天,有位50多岁的香港市民问队员刘巧芳:“你们是‘国家队’吧?”刘巧芳点点头,刚想问是如何辨认出来的,对方继续说:“以前我们排队要两三小时,今天不到半小时就做上啦,多谢!”

    “我来试试‘国家队’的手法。”一位香港市民来做核酸时问了刘巧芳很多问题,并惊讶地说:“现在天气这么热,闷在防护服里连续工作4小时,不喝水也不去卫生间,你一定很难受吧?”刘巧芳说:“我可以克制的,工作前都不喝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萍发现,每天与医疗队有声音交流的仅有3类人:“一是酒店工作人员,他们每天早晚都会对我们每一位出发队员说,‘辛苦你们了,注意安全’‘你们辛苦了,好好休息’;二是不管天气风雨交加还是阳光灿烂,每天准时护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和导游,在往返核酸采样点的路途中,还不忘为我们讲解香港文化;三是前来核酸采样的市民,不断对我们致谢。”

    很多时候,队员们与香港同胞的交流也是无声的。“每当往返核酸采样点的时候,车窗外总是有香港警察向我们招手致敬;车在等红绿灯的片刻,旁边私家车或者公交车上的市民,隔着车窗为我们比起‘加油’的手势。在这些无声交流的片刻,我听到了香港市民对我们的鼓舞,也看到了香港市民积极抗击疫情的信心与期望。”王萍日记里写道,这让大家更加有信心、有动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健康的“绿”很快就会回来

    进入3月,香港天气是热辣辣的。

    “今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热啊’,甚至在核酸采样间隙,脑袋突然间会闪出冰柠檬水的画面。”3月1日,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宇冰在日记里写道:“即便烈日炎炎,我们依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的是尽量缩短市民在太阳底下的排队时间。下了班,每位队员脱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面的手术衣全都湿透。此时,有队员反而开起玩笑说,‘手术衣晒一晒,等会儿结晶了又变大白’。”

    医疗队每天采集的核酸标本量,常常会打破前一天的纪录。一天,一个小男孩被奶奶带来做核酸,奶奶已是满头白发,小朋友很配合地做完核酸检测后,在外面站着等奶奶。看着祖孙远去的背影,陈宇冰在日记里写道:“连小朋友们都这么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的工作,有如此强的自我防护意识,相信战胜疫情的曙光就在眼前。”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殷良春发现香港市民很配合工作,按要求排队,秩序井然,“他们的配合大大提高了采样工作的效率。有些队员的粤语表达不那么流畅,他们会理解我们,用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配合我们的询问,非常暖心”。

    3月6日一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来到马鞍山游乐场后,看到前一夜的狂风把采样点临时搭建的20多个整整齐齐的雨棚吹得一片狼藉:帐篷顶布都没了、棚架折断、物资散落一地,地上到处是干枯的树叶和大风过后的沙粒。队员们需要重新搭建核酸采样点,才能开始一天的核酸采样工作。23摄氏度的气温下,穿着防护服的队员们频繁地仰头、绑定雨棚,早已汗流浃背。

    “我下辈子一定要长高一点!”“绑完你就可以长高了,哈哈哈哈!”王嘉敏的日记里,记录着队员全程如何搭配默契、相互协作、笑声连连。“那一刻,感觉重新建起来的不仅是帐篷,更是医疗队对香港市民的爱。”

    作为队里为数不多的男生,除了采样工作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胡智坤主动承担起了很多重活。从内地到香港的路上,胡智坤不停告诉自己,一定要保障自身安全,才能够在这场抗疫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香港同胞尽最大的努力,做好采样工作。

    “美丽的香港,繁荣的香港,是不可以被疫情打败的,祖国正在集结更多力量支援,等待大部队到来时,就是胜利之日。”坐在车里,看见马路上亮起的红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钟剑青坚信,“红灯”不可怕,是暂时的,健康的“绿”很快就回来了。

    “所有发生着的,都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司徒妙琼认为,中央的有力支援、香港特区政府的有力举措、香港百姓的全力以赴,汇聚成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这就是祖国抗击疫情的底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14日 02 版

狮子山下 粤港同心
北京冬残奥会留下“残健共融”文明遗产
通往未来的路上 每个人都将被看见
习书记邀请我们到县委会议室座谈
中共中央国务院致北京第13届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