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苏补呷,家住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梅子萍乡梅子坪村,是大连民族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我们村里第一个本科生。
9岁那年,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独自到县城求学,第一次吃到大米饭,第一次学说普通话,第一次竞选班长……2017年我考入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2018年成为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生。
每逢假期,一回到家,我们家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许多孩子会拿着不会做的习题来找我帮忙,一来二去,我成了村里的小老师。孩子们的家长也常会到我家中做客。
我是学校书法爱好者协会负责人,为家乡的孩子们补习功课之余,我会教村里的孩子书法。我对他们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要通过一笔一画的中国字传承下去,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2021年暑假,我参加社会实践,在梅子坪村村委会给村里的孩子作一场题为“树立理想,走出大山”的主题宣讲。宣讲结束后,一个小朋友说自己第一次感受到,通过努力,大山外的世界可以与自己如此接近。
一个名叫沙尔体的小朋友说:“我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把村子也建成像大城市那样好。”
还有一个名叫何康的小朋友说:“自己想当一名火车司机,把火车开到村子,这样就能让村里人不用再坐马车牛车。”
孩子们这些天马行空的梦想,让我深受触动。我同他们讲,我走出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走回来,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
我至今记得高一那年,国家给每家每户都发了太阳能电池板,让全村百姓告别了松明照明的日子。我觉得那不仅仅是一盏灯、一束光的变化,而是我们村的希望之光。
走得越远,越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意义。我能从大凉山中走出去,也能走回来。我愿做深山里的“萤火”,虽然微弱,但能在暗夜抚慰人心。
未来我想回到家乡基层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做点亮家乡发展之路的一簇“萤火”。
我们在这里“青听”民族教育一线的声音,投稿邮箱:zqbmzjy@163.com
口述:大连民族大学支教学生 苏补呷 整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