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豹变

真实版《紧急救援》 深潜的救捞队长

胡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3月17日   04 版)

    深海沉船的舱体一片狼藉,潜水员从狭窄的缝隙间穿过,顶着随时可能到来的爆炸风险,争分夺秒展开救援……电影《紧急救援》中让人提心吊胆的场景,却是上海打捞局潜水队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强国课堂》第三季中,《紧急救援》主角原型、上海打捞局潜水队队长胡建将潜水员抢险救捞、探索深海的背后故事娓娓道来。

——————————

    提到潜水,许多人头脑里浮现的,是游来游去的鱼群、摇曳的水草、千姿百态的珊瑚……种种浪漫的景象。但作为救捞队成员,每次潜入深海执行救捞任务,伴随我们的并非五彩斑斓的美景,而是黑暗里未知的危险。

    看似风平浪静的海面之下常有暗流涌动,大大小小的事故每天都在上演。救捞队和陆上的消防队差不多24小时待命,为海上遇险船舶和设施提供沉船抢捞、环境救助和财产救助服务。我们的潜水服分三类:湿式服、干式服和热水服。此外还有潜水安全背带、潜水刀、潜水压铅、应急气瓶、脚蹼、信号绳、潜水面罩等,这些花花绿绿的装备看起来繁琐,却是每次下水时的必需品。除此之外,船舶、设备、物资也都要上阵,有时候还会使用特种设备,以应对不同的任务。

    水压是潜水的关键因素之一,普通人下潜到3米时耳朵往往就会产生挤压感,难受起来。压力过大或是急速变化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每次解压所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我们常住在潜水舱内,采用饱和潜水的方式作业。舱内床铺、二氧化碳吸收罐、照明灯、温湿度表、观察窗、自行车、医疗递物桶、通话系统、过渡舱、潜水钟一应俱全。它就像宇航员的太空舱一样,为我们提供水下生活的必要条件。有了它,我们得以在高压环境下工作28天,再一次性进行解压。

    2014年4月16日韩国“世越号”客轮沉海事故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近万吨重的客货混装船如同海中的巨大怪物,韩国政府提出的“整体打捞”更是为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制订严密的打捞方案,用钢丝网把所有碎掉的窗户和门封起来,保护失踪者的遗体……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我们一心扑在这项工程上,在舱潜水员最多的时候有80多个,下水班次超过6000人次,潜水时间达到1.3万小时。打捞过程充满风险,也同样不乏感动。到了清明、冬至,有韩国人自发开着小船来慰问我们,在远处跟我们挥挥手,按按汽笛,或是送来食品。当打捞船“大力号”靠近码头时,官员、家属,许多人激动地赶来迎接,那时候我几乎是热泪盈眶。

    每一项打捞任务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长期的专业培训和工程中的数次历练。比起大家熟悉的旅游潜水,工程潜水对潜水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潜水员既要能吃苦,也要耐得住寂寞,独立完成水下多变的工作任务和应急情况,在筑起海上最后一道防线的同时,向更深处的海域发起冲锋。

    2014年1月13日,我国饱和潜水首次突破300米,这是我最骄傲的一天。背起气瓶,钻出潜水钟,滑向大海,顺利出舱,我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300米深海的人。在数百米水深的巨大压力下,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被压缩着,关节也打不开,连脱衣服这样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整个人完全被疲惫感包围。直到听见总监说“300米到了”,大家欢呼起来的那一刻,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能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牢牢插入深海313.15米处,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我的潜水生涯里,碰到过许多已经失去生命的遇难者,我的心里一直默念着:要把他们带上去,让家属安心。每当上岸后看到伤痛欲绝的家属,感同身受着他们的痛苦,也让我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作为一名潜水员,我愿意把职业生涯和全部精力奉献给救捞事业,但我更希望落水事故可以少一点,大家不要去陌生水域游泳,一旦落水也要保持冷静,积极自救和配合救援。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救捞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每当我一个人在水下作业的时候,只要戴上头盔潜入水中,世界就会变得清静,只剩下专注和热爱。我也希望更多人能走上抢险救援、探索深海的道路,为救捞贡献力量,让海洋变得宁静。

    (胡建口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宛霏 实习生 刘一诺整理)

胡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17日 04 版

一个盲人创业者的上班路
真实版《紧急救援》 深潜的救捞队长
20万人次冬奥会城市志愿者 如何统筹协调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