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提出“将‘职业技术’院校改名‘应用技术’院校”的建议引人注目,上了热搜。他建议的目的是想通过去“职业”标签,解决职业院校社会认可度低、老百姓不愿意选读的现实问题。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这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关心,尽责履职,值得称道。
不过,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
第一,职业院校社会认可度低、老百姓不愿意选读的现实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我国职业教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经占据了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能说个个都受到社会的欢迎,但是实践已经证明,绝大多数是受到社会欢迎的。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的“双高校”均有比较好的办学基础和比较高的社会声誉,用社会认可度低、老百姓不愿意选读来评价这些职业院校是不客观的。如果要这部分职业院校校名中也去掉“职业”二字,这不是爱护,而是一种新的伤害。
当然,在我国现有的职业院校中确有部分或一定量的职业院校存在社会认可度低、老百姓不愿意选读的问题,但这不是职业院校的主流。即使如此,把职业院校校名中“职业”二字去掉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第二,社会对职业教育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偏见?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在部分社会民众的眼中确实就是“低人一等”,甚至将其等同于“兜底教育”,以至于只要看到标有“职业”二字的学校,就认为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学校。也就是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确实存在。
但要改变这种偏见,不是简单地去掉“职业”二字就能够办到的。更何况,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并处在不断强化之中。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将“职业”二字去掉,就会使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不复存在。因此,去掉“职业”二字的建议不可取。
提高社会声誉是所有学校都非常关心的重大问题。职业院校同样如此。在笔者看来,影响职业院校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因素尽管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笔者欣喜地看到,教育部2022年职业教育工作的两大任务:一是提高质量,一是提升形象。这两大任务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牛鼻子”。职业院校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形象”,才能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树立职业教育的好口碑。
(作者系铜仁学院校长)
侯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