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多管齐下,真正走进青少年心灵深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3月22日   09 版)

    跨越近3000公里,一群大学生用10天穿越了祁连山脉。他们还专门去往祁连山区当年红军西路军奋战的战场,追忆70多年前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伟哉!西路军英名不朽!壮哉!西路军与天地共存!”

    这是2021年暑假,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地质学本科生“2021环祁连山实习团队”的一次难得的科学考察,也是一场触及灵魂的大思政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年来,各地学校思政课教育积极改革创新。在甘肃省,思政课不断被创新,真正走进青少年心灵深处,激发起向上向善的力量,奏响了“大思政课”交响乐。

    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

    扼守兰州东大门,古老的窦家山上,流传着壮怀激烈的战斗故事。1949年,西北野战军解放兰州时,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如今,窦家山下绿树成荫,是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师生工作学习的地方。

    学校拍摄微电影《英勇激战窦家山》,展示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扬身边的红色精神。“看了电影更深刻感受到现在美好生活的珍贵,我们一定要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兰州资环大学学生孙英皓说。

    一部展示校友杨力事迹的励志话剧《我和太空有个约会》,作为入学教育第一课,也深受学生喜欢。杨力是该校1993届毕业生,毕业后多次参加我国重大航天任务。2005年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遇难,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我们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继承发扬革命精神,丰富了思政课的内涵和形式,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洗礼,真正将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兰州资环大学党委负责人郑绍忠说。

    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根本在课堂。甘肃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注重将思政课跟现实紧密结合,将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梳理成为最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大思政课”理念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洮河诉说着,诉说着红色的故事;莎姆跳动着,跳动着亘古的脉搏……”古朴的卓尼民歌经常回响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园,歌曲来自该校师生精心打造的民族歌剧《红色卓尼》。

    歌剧《红色卓尼》讲述了80年前,红军长征经过甘南卓尼境内,卓尼土司开仓放粮营救红军的故事。通过大量搜集资料、走访故地故人,参与歌剧创作的大学生王欢对这段红色往事有了更多了解。“要珍惜大好时光,刻苦钻研专业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说。

    地处甘南藏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1万多师生来自25个民族,遍布甘肃及周边民族地区。为做好培根铸魂工作,该校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深挖红色文化基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红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魂,也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将激励全校师生继承先烈革命意志,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形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该校宣传部长丁一清说。

    去年以来,以“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重温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白银市的思政课教学体验活动吸引了全市千余名思政课教师和中小学生参加。

    白银市会宁县是当年红军会师的地方,为推动思政教育走心走实,该市各学校深入挖掘长征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了数学课的“数字长征”、语文课的“诗吟长征”、英语课的“众评长征”、音乐课的“歌唱长征”、美术课的“画说长征”等多学科融合渗透,实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

    在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工业城市嘉峪关市,为了让思政课“活”起来、“红”起来、“动”起来,依托“嘉峪关精神”“八棵树精神”“铁山精神”“长城精神”和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魏晋文化、黑山文化,以及嘉峪关关城景区、长城博物馆、城市博物馆、酒钢“铁山精神”纪念馆,创建“四种精神、四种文化、四个场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

    “校领导当思政课助教”,为大思政保驾护航

    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总决赛舞台上,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金玲讲授的《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人》获得一等奖。这是兰大引导学生从“听思政课”到“讲思政课”转化的成果,兰大学子已连续3年在此项赛事中获得一等奖。

    “从主题到框架,从案例到表达,大学生讲思政课于我而言是一次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角色转换,更是一次眼界的开拓和成长的历练。”李金玲说。

    从2020年起,每逢开学,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都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聚在一起,把脉问诊全校思政课教学。兰州大学还建立了学校党政领导为思政课教师做助教制度,全面参与思政课教学,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全力支持思政课创新发展。

    在2021秋季集体备课会上,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强调,思政课的基础在课堂、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讲好思政课的自信,注重从伟大时代中汲取力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结束后,根据学校安排,兰州大学青年教师叶茂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学生代表组成的师生宣讲团来到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深入农户调研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全面宣讲、深入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入平凉山区农村一线调研实践,大学生对我国扶贫事业的感知更加接地气,也深刻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伟力、理论伟力和实践伟力。“思政课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上开展,要让大学生全面地感知体悟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并作为理想目标而为之奋斗。”叶茂泉说。

    “校领导当思政课助教,有力地支持了思政课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了为思政课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说。

    创新思政课建设,构建工作体系,优化工作机制是关键。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深入高校为师生讲形势与政策课,带动全社会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各地各校因地制宜,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为牵好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牛鼻子”,天水市成立了全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市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围绕“爱国主义”“劳动教育”“生态文明”等相同、相似思政课主题,定期开展邻学段、同学段、跨学段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

    酒泉市印发《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形成了部门联动、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三结合”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并经常多方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思政的良好氛围。

    近日,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8个思政课分教指委全体成员及全省大中小学7000余名思政课骨干教师齐聚一堂,线上开展集体备课。当天,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甘肃召开贯彻落实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暨全国高校思政课平台建设启动会,邀请国内知名思政课专家作专题辅导,并集中研讨了2022年全省思政课建设工作。

    “通过专家专题报告,帮助我们提高了政治理论、拓展丰富了教学资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准确、透彻理解教学要求,提高思政课品质。”一名与会思政课教师说。

    聚焦上好大思政课,近年来,甘肃省出台《甘肃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遴选146名专家组建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及8个分教指委,还遴选建设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50个,每个名师工作室每年招收10名以上学员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培养,每年培养思政课教师300名以上,3年累计培养思政课教师900余名。

    同时,甘肃广泛开展省级思政课名师示范巡讲活动。2021年,全省组建12支巡讲团76名专家学者分赴各高校、各地州市中小学,深入学校做专题讲座和讲授示范课,指导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助力中青年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打造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展示平台、教学研讨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全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甘肃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22日 09 版

论如何善用“大思政课”
多管齐下,真正走进青少年心灵深处
“只要把问题讲透,学生们的抬头率和接受度都很高”
吉林各高校大学生同上一堂抗疫思政大课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