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取用黄河水、侵占破坏黑土地、秦岭环境风险依然突出……3月18日至21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陆续向贵州、宁夏、黑龙江、陕西4省区反馈督察情况,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定力不够,对长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熟视无睹。
长江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受威胁
贵州、陕西、宁夏3省区的环境质量关系到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督察组指出,贵州长江保护修复问题依然突出。赤水河流经遵义市茅台镇的11条支流中,有4条水质为劣V类;乌江流域“三磷”污染依然突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抽查64个县(市、区),有23个存在污水直排溢流问题。
在黄河流域,宁夏石嘴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布局了化工等高污染产业,有13家企业距黄河岸线不足1公里。银川市河东垃圾填埋场距黄河干流3.5公里,积存渗滤液约23万立方米,严重威胁黄河水环境安全。
非法取水、违法排污给黄河带来严重隐患。2020年,石嘴山市从黄河取水11.16亿立方米,超取水指标19.2%。宁东基地129家取水企业中,112家未获得取水许可。石嘴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1284万立方米尾水未经利用直排黄河。
宁夏的水权交易在一些地方有名无实。平罗县承诺新建企业实行水权转换,但2017年以来开工的59家企业无一取得水权指标。
督察组发现,2013年以来,陕西韩城市在黄河干流河道长期违法倾倒固体废物约126万立方米,侵占河道379亩,严重影响行洪安全和生态功能。在黄河一级支流双桥河沿线,企业非法倾倒采选尾矿砂问题突出。渭河支流石川河流域多处河道断流,其中桃曲坡水库通过引水枢纽工程,将上游来水“吃干榨尽”,长期不泄放水量,只在汛期个别时段开闸泄洪,下游石川河主河道长年断流。
此外,黑龙江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也存在明显短板。2019年以来,全省完成整治销号的44条黑臭水体,23条出现过反弹。2021年,哈尔滨市8条黑臭水体中有6条返黑返臭,大庆市4条黑臭水体全部反弹。
未能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做得并不到位。督察组指出,贵州一些地方不合理开发资源,挤占和破坏自然环境。上立亭电站位于贵州黔南州罗甸县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内,于2008年停建,罗甸县在未办理相关手续情况下,于2018年6月擅自恢复电站建设。在省有关部门明确指出项目违法侵占保护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后,罗甸县仍强行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贵州安顺市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违规审批地产问题突出,当地不但未按要求整改天然画卷度假村等违法违规项目,反而又新改扩建菩提七重天等20余个项目。
宁夏一些地方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缺乏足够认识,忽视资源承载能力。例如,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沙漠国家公园未按要求划定功能分区,放任旅游业无序发展。青铜峡市80%的在采矿山,未办理草原征占手续。
此外,宁夏未按要求建立和发布一般湿地名录,部分湿地划界不严格,甚至被违规占用、虚假增补。宁夏的园区区块及产业分布散乱,一些产业无序扩张,加剧资源环境消耗。
“一些地方和部门协同推进发展和保护的内生动力不强,有的对长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熟视无睹。”督察组在对黑龙江的反馈意见中指出。
黑土地被誉为“土地中的大熊猫”,2018年以来,黑龙江发生占用黑土耕地违法案件1670件,破坏黑土耕地47582亩。绥化市两个交通建设项目在未实施农用地征收、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情况下开工建设,占用黑土耕地18144亩,施工中未落实耕作层土壤剥离要求,大量黑土资源被浪费和破坏。
陕西秦岭区域的生态修复治理和环境风险问题依然突出。督察组指出,秦岭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推进缓慢,按要求到2020年年底治理恢复面积应达到1.5万亩,实际未完成;秦岭核心和重点保护区内的169个矿业权退出后,生态恢复治理推进缓慢。秦岭区域有64座应闭库的尾矿库未按要求闭库。
督察组要求各省区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45个工作日内报送党中央、国务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