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天津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创新培养探索

院士当班主任 “筑梦班”点亮梦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3月29日   09 版)

    天津中医药大学正在“变”成一个“筑梦工厂”。

    2020年9月,时任校长张伯礼院士荣获“人民英雄”国家勋章后,返校创建了“课程思政筑梦班”,并出任班主任。

    “学生”从全校各个学院的优秀中青年专业课教师中层层选拔而出。师德高、业务精,是缺一不可的入围门槛。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每个人必须通过“政治、师德、课程、实践”四重锤炼方可获得结业证,这证书其实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做一名合格的“筑梦人”。

    今天的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筑梦班”因此得名。

    在一所中医药大学“筑梦”有更深远的意义。张伯礼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古代文明的钥匙。这意味着,这里培养的人不仅要有医者的仁心仁术,还要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的使命。

    “教师须先行。”他说,首先要培养教师真学、真信、真用,把思政融入课堂,教好每一门课,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成为真正会思考、有觉悟,大写的人。”

    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就是信仰问题

    在开班仪式上,张伯礼勉励这些业务精湛的专业课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这位抗疫英雄是名副其实的“梦幻导师”。从医近半个世纪,张伯礼不止一次在国家出现重大突发疾病时挺身而出。逆行武汉战疫时他已年逾古稀,他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先医心,后治病”成为抗疫中国方案的亮点。人们敬他,称他是英雄,他含着热泪说,“真正的英雄是人民”。

    “老校长就是我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追求。” “筑梦班”学员、中医学院温病学教师尚懿纯说。他还记得自己初登讲台那年,张伯礼亲切地跟年轻教师交流。“你一定要把自己在医院10年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讲临床思维、讲医患沟通,会比干讲理论强得多。”张伯礼一句话给尚懿纯点明了方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好的老师要能帮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

    真正站上讲台,他才发现这并非易事。“首先得让学生信服,他要觉得你厉害,才会去听你的课,信你说的话。”尚懿纯发现,只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讲授,很难吸引学生,“从他们的眼神里,我大概就能看出来。”这意味着,“你必须要讲得深入浅出,让人爱听”。

    他尝试挖掘教科书背后更多的知识,“不但要教会学生三因制宜、辩证施治,更关键的,是从专业和历史角度,将中医经典理论、临床思维和思政自然融合。”“筑梦班”的开设,正是为尚懿纯这样的专业课教师搭建了提升综合素质和课程思政水平的平台。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就是信仰问题。”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曹永兴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团队将4门思政必修课的核心原理提炼整合,编撰《课程思政元素读本》作为“筑梦班”思政理论培训教材。同时,为每名学员配备了“一对一”导师,量身制订培训方案。让学员坐下来、沉下心,在思政导师指导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全方位提升学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师德师风是培养课程思政合格教师的“金标准”。因此,“筑梦班”学员须全程参与“践师德、铸师魂”培育计划,包括实施“思想立德、课堂育德、匠心进德、仁心养德、规则律德”5项工程16项措施。与此同时,每个人还要通过“试讲”的方式集体备课,修订教学设计、编写教学案例,并通过教学竞赛,磨炼课程教学技能。班主任张伯礼等专家经常来参与教学试讲、复盘“磨课”并给予指导。最终将每个学员的学习成果汇总并集结成册。

    曹永兴说,截至2022年2月底,课程思政案例中心已收录案例310个。在“筑梦班”的带动下,全校教师形成相互启发、交流互鉴的氛围,逐步让所有老师都担起“思政责”,所有课程都讲出“思政味”。

    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

    刘爱峰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学科任教,也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骨伤科主任。他喜欢给学生们分享自己20年来丰富的教学、临床和科研的工作经验,他的课也成为校内最受学生们喜欢的“金课”。

    入选“筑梦班”后,刘爱峰重新审视自己该如何上好一门课。以前他更专注于讲好专业知识,现在则一直在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培养的学子们将是未来的医生,这份职业是有温度的”。

    不久前,他在门诊遇到一位骨折的患者,那是一名4岁女孩的母亲。小女孩因为妈妈要住院治疗而伤心不已,含着泪恳求,“叔叔,您快把我妈妈治好吧!我不哭,听您的话。”那一刻,刘爱峰明白,自己守护的不是一个病患,而是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梦。精心手术后,患者很快出院了。随后,刘爱峰收到那位母亲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母女俩笑得格外灿烂。对刘爱峰而言,用过硬的技术为患者解决痛苦,体现出中医伤科的魅力,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他把一个个打动自己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讲给学生们听,来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热爱你所学的专业,当好一个医生,其实就是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刘爱峰说,“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唯有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讲思想政治理论,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才能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沿着这个思路,他尝试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力图构建出“有温度”的思政教学库,“让学生体会到医者仁心、温暖无言的力量”。

    真正践行医者仁心并不容易,尚懿纯清楚,现在的年轻人面临很多诱惑,也有不少烦恼。医学生的求学之路本就辛苦,走上工作岗位后还经常面临加班多、压力大及复杂的医患关系等现实问题。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中医大家叶天士临终前曾对儿子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尚懿纯便有醍醐灌顶之感。自此,他一直被医者的使命感驱使着,不断努力精进自己的学识和医术。

    他希望把这种使命感传递给学生们。“一部中医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医抗疫的历史。”他翻遍典籍考证出许多中国历史上依靠中医屡次击退瘟疫的实例,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医力量更是最好的证明,“要让学生有责任感,医者要有大国情怀和担当。”

    “要让思政与学生的理想追求、社会实践、生活体验和现实感悟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天津中医院大学党委书记刘革生说,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二十几岁,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他们五十几岁,他们是新时代的贡献者、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我们能不能把他们培养好,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息息相关。”

    点亮一个个小梦想,汇成人民的力量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剂学专家韩娟连续几年在学生中发起一项主题活动——方中有天地。方剂是中医治病的药方,其中蕴涵着中医的用药思想、民俗文化乃至价值观,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她鼓励学子用微电影、主题演讲、短视频大赛等不同方式,讲述自己对方剂学专业及中医文化的理解,从小药方中看到大天地。“学生们的响应非常热烈,年轻人的创造力和领悟力超出我的想象。”韩娟说。

    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期间,韩娟的导师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韩娟发现,获得诺贝尔奖那款药品的研发机制,在中医方剂里也同样存在,“而我们比他们早了1800多年。”她把这些感悟融入课堂中,2020年她的微课《鳖甲煎丸》获得全国医学类微课比赛一等奖和教学设计奖。

    电影《长津湖》上映后,在年轻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韩娟查阅史料发现,当时志愿军从前线撤下后,很多人被冻病、冻伤。当时的中医就用了一剂“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救回了很多战士的生命。“我给学生讲这道方剂,也给他们讲爱国,讲我们的使命感,讲救死扶伤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意义。”

    一道方剂激起很多年轻学生的思考,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如何承担起时代的责任,把历史的使命完成好?

    尚懿纯体会,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经典、与时俱进,这是“筑梦班”追求的目标。在他看来,“守正创新”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中医临床思维立法处方,更要把中医经典学说孕育、发展、变革的历程及其批判性思维方式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面对未来可能还会出现的未知疫情时,能见病知源,随证治之。

    “中医瘟病学的发展始终是面向实践、解决实践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传承、发展、提升。”张伯礼说,中医药几千年历久弥新,学术长青,正是因为它在发展中不断与时代相结合。

    他提出,既要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待世界,来看待社会进步及存在的困难,也要会用方法论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本轮奥密克戎疫情,出现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张伯礼专家组总结的经验是先证而治,截断病势。意思是,与其等到有症状再治,不如提前迎着它去治。

    经历了“筑梦班”的锤炼,韩娟在出国讲学和为留学生授课时,会自然而然地将中国文化自信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传播中国智慧,共享中国价值。在欧洲疫情肆虐最严重的时候,韩娟与希腊学者一起在德黑兰大学医学院的首次线上抗疫大会做联合报告,向全世界展示中医的抗疫方案与智慧,进一步彰显中医价值,同时将大医精诚的精神传递给世界。

    不久前,在与“筑梦班”学员座谈时,张伯礼说,我觉得当个普通大夫,能看好病,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挺好。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是就是那么多普通的人汇成了洪流,汇成了人民的力量。“筑梦班”点亮的一个个小梦想,也终将成为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点点光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29日 09 版

成才不应该是人和人竞争到你死我活
院士当班主任 “筑梦班”点亮梦想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