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青南高原阴雨连绵,寒意袭人。武警青海总队机动第二支队一场实兵对抗演练在麦秀原始森林中拉开战幕。
在丛林地武装追逃课目演练中,由于持续降雨,山路变得泥泞不堪。防暴装甲车内,报务员吴亮有些担心,因为按照导调员的情况通报,以当前的速度开进,很可能会延误战机。
不过,为了“稳定军心”,吴亮没有向车内战友多说什么,只是高度关注着前方路况。车内的驾驶员蒋东伯从容地操控着防暴装甲车,他也听到了对讲机里的情况通报。
突然,蒋东伯猛地一打方向盘,将车开上一条更窄的山路,吴亮问:“你要去哪儿?”
“抄近道!”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只见蒋东伯双手紧握方向盘,装甲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冒着浓烟快速前进。
曲线冲陡坡、90度急转弯、极限涉水奔袭……最终,险路出奇兵,他们比原路线快了近10分钟到达指定地域,圆满完成任务。
蒋东伯是该支队防暴装甲车中队一名驾驶员,开过指挥车、大巴车、运兵车、突击车、水炮车、装甲车,几乎涉及支队所有类型的车,至今已有近10年驾龄,累计行驶里程20多万公里,是支队公认的“老司机”。
“这个‘老司机’,就爱‘走难路’!”提起蒋东伯,战友们都对他一流的技术和身上的闯劲儿佩服不已。
前几年,防暴装甲车配发到支队,和其他车辆相比,防暴装甲车在驾驶和维修等方面差别较大,一些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都有些信心不足,还是车队“年轻人”的蒋东伯却两眼放光:“这家伙真威风!带劲儿!我申请当第一批驾驶员!”
驾驶集训中,大家可谓“吃尽了苦头”。防暴装甲车内部狭仄,驾驶员的活动空间极小,置身全是“铁疙瘩”的驾驶舱,必须全副武装防止因磕碰而受伤。“遇到路面颠簸不平时,开上一会就晕头转向,难受!”同为驾驶员的冯栋坦言。
“躺床上舒服,能打胜仗吗?”越不好开蒋东伯越想挑战。
“吃过的苦,终会照亮前方的路。”经过那次集训,蒋东伯受到了组织和战友的认可,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家口中的“老司机”。
集训结束后,蒋东伯丝毫没有放松要求。他钻研大纲、反复练习,通过限制路和障碍物驾驶课目仅需46秒,且全程不触碰限制杆,创下支队最快纪录,随后参加总队组织的专业比武,勇夺该课目第一名。
防暴装甲车十分精密和复杂,有一次训练,蒋东伯驾驶的车辆发生故障“趴窝”了,虽然后来经过和生产厂家联系,远程帮助解决了问题,但蒋东伯却有些后怕:幸亏这是平时训练,要是在战场上出点问题,哪里还来得及联系厂家呢。
关乎战斗力的关键环节,蒋东伯从不马虎。他把防暴装甲车的板件图、说明书等相关资料找来,给自己立下“军令状”:3个月时间把简单维修整明白。
那段时间,他没日没夜地苦学深钻,白天摸索性能,晚上研究理论,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上网查资料、打电话咨询,有时候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睡觉都不踏实。
凭借着这股子韧劲儿,蒋东伯把防暴装甲车的日常维修维护基本掌握了。不过,有没有真本事还得战场来检验。
之后的一次综合演习中,面对导调组设置的“左前轮轮胎爆胎”的突发情况,蒋东伯带领3名载员,迅速投入更换轮胎的战斗。拆卸安装螺母、顶千斤顶、搬运轮胎……他们不到7分钟便将重达250公斤的“大家伙”更换完毕。
“我喜欢迎难而上,现在部队装备升级很快,让人总是有一种‘能力危机感’。”蒋东伯说。
在代表支队参加总队一次红蓝实兵对抗演练中,本想一展身手的蒋东伯却遭遇了“滑铁卢”。原来,由于防暴装甲车噪声比较大,为了不惊扰蓝军,红军指挥员临机决定让蒋东伯把车辆停在远处,所有人悄悄下车隐蔽靠近目标。
“握惯了方向盘”的蒋东伯突然要“迈开双腿”,他自己都感到有些心里没底。果不其然,由于他战术动作拖泥带水不利索,被蓝军侦察员发现,红军因此行动失败。
反思总结中,虽然红军指挥员承认是自己决策失误,应该让驾驶员守在车上,但蒋东伯认为,实战中汽车兵不仅要管得好“车轮子”,更要用得好“枪杆子”,这样才能增加胜算。
于是,随后的训练中,蒋东伯除了一如既往苦练传统驾驶课目,还注重提升自身综合军事素质,向着一名全面过硬的战斗员努力。近年来,他先后被支队评为红旗车驾驶员、技术能手,荣立三等功1次。
“不畏难、不惧险,勇攀高峰、永远挑战,蒋东伯不仅是技术精良的‘老司机’,更是打赢路上的‘弄潮儿’!”2021年年底,支队举办的“钢铁之星”颁奖典礼上,蒋东伯荣获“钢铁之星”称号。手捧鲜花站在舞台中央,聆听着支队授予他的颁奖辞,蒋东伯眼眶湿润,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郭紫阳